第69章 千里姻缘一线牵!

    第69章 千里姻缘一线牵! (第1/3页)

    半个小时后,伽蓝寺大殿前。

    主持了然领着一众僧人还有《天下》节目的嘉宾们,认认真真地在大殿的台阶下,摆好了桌子,以及笔墨纸砚。

    游客们看到此处,都纷纷惊呼了起来。

    “什么情况啊?”

    “搞这么大的阵仗这是要干什么?”

    “那不是宋红豆吗?哇!这是在录制《天下》节目吧?我们的运气这么好的吗?”

    “他们在干什么啊?”

    “估计是在拍节目吧!”

    “哈哈,佛门清净之地,现在也这样了吗?”

    宋词将【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桃花依旧笑春风】这二十八个字,打在了手机的备忘录里面,给汪吟看着。

    汪吟立在桌子前,认真地研墨。

    这是她自己一直随身带着的墨。

    一研开,便有一股墨香四散开来。

    了然大师立在一旁,认真地看着:“宋词,你真的要这位女士来写吗?”

    宋词认真地点了点头。

    李思雨立在一旁,很是羡慕地把汪吟给看着。

    她基本上不会写毛笔字,故而觉得错过了此刻最好的一个机会了。

    唐诗立在宋词的身边,目光落在宋词的手机上。

    她还在自己的心中,默默地念着这这首诗,越念越是觉得震撼。

    宋词用简单的意象,构造了一个令人无比惆怅的场景出来,使人的心中,不觉怅然若失。

    宋词……这是在追思过往?想到了我们的年少吗?

    唐诗若有所思。

    谁人不曾有过青葱年少的儿时十几年呢。

    而唐诗此刻很庆幸的就是,她的儿时十几年里,都有着宋词的存在。

    那些无数的斑驳的回忆之中,都有着宋词的身影。

    汪吟挺直了身子,认真地呼出一口浊气,眸子亮晶晶的。

    然后握笔。

    然后提笔。

    然后开始书写。

    周围的人,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不远处的游客们,似乎也是感受到了此间的氛围,都安静了下来。

    但是该掏出手机拍照的,还是在拍着照片。

    毕竟在现实生活之中,能够遇到明星的概率,确实有点低了。

    宋红豆一直微微地立在众人的身后,她在仔细地观察着李思雨和唐诗的表情。

    见到唐诗眼睛微微眯着,似乎是陷入到了无限的回忆之中,而她的目光,似乎也是若有若无的落在了宋词的身上。

    宋红豆的嘴角,不由得噙起了一抹冷笑。

    这是……在回忆你们的童年时光吗?

    没必要啊。

    都是成年人了,回忆过去是没有一点用处的。

    人嘛,还是要朝前看才行啊。

    宋词认真地看着汪吟写字,直感叹自己的字,实在是拿不出手。

    而同时,他的脑子里面,忽然有歌响了起来。

    【徘徊过多少橱窗住过多少旅馆,才会觉得分离也并不冤枉】

    【感情是用来浏览还是用来珍藏,好让日子天天都过得难忘】

    【熬过了多久患难湿了多长眼眶,才能知道伤感是爱的遗产】

    他转过头,在宋红豆、李思雨、唐诗等人身上一一扫过。

    这是谁的情绪又波动起来了啊?

    然后宋词刚好和宋红豆对上了眼神。

    宋红豆立刻瞪了宋词一眼。

    宋词冲着她微微地摆了摆手,然后继续看汪吟写字。

    片刻之后,汪吟写完了。

    不得不说,不愧是益州第一才女,这个毛笔字写的,的确是没得说的。

    “宋词老师,你要不要来签一个伱的名字在落款处啊?”汪吟写完,没好意思把自己的私人的章盖在上面,而是想要宋词来签名。

    这事宋词当然就不会拒绝了。

    他握着毛笔,认认真真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字不是那么好看,但胜在工整。

    然后汪吟又换了一支细一些的毛笔,在宋词的名字旁写下了年月日,以及这是由汪吟代写的这件事。

    了然很是满意地摸着自己花白的胡子,忽然,他的目光落在了诗的题目上。

    这首诗,宋词还没有取名字啊!

    他的脸上,顿时浮现出了一抹激动,他的手腕,都变得有点颤抖起来:“阿弥陀佛……宋檀越,你似乎还忘记了一件事情啊!”

    唐诗向前一步,好奇地看了一眼:“什么事情啊?落款这不是写了吗?”

    宋红豆抿了抿嘴,把老和尚给看着。

    李思雨眨了眨眼睛,也不知道了然和尚在说什么。

    至于沈玺,则更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宋词思忖了几秒钟,在汪吟希冀的目光之中,这才开口道:“您是说,这首诗,还没有取名字吧?”

    这一首诗,宋词知道它的原名是《题都城南庄》,作者是唐朝的崔护。

    《太平广记》之中记载,崔护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之后,在长安城的南郊,偶遇了一个美丽的少女。

    次年的清明节,重访此女不遇,所以才写下了这么一首诗。

    这段记载很有些传奇的色彩,其真实性,其实也是无从考证的。

    了然大师点点头:“您这首诗,是在我们伽蓝寺所写,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