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天下才气共一石,宋词独占八斗

    第327章 天下才气共一石,宋词独占八斗 (第1/3页)

    这一次的新书宣传,没有像之前那么铺张浪费。

    也就是宋词发了个微博,长安出版社的官方微博也发了两三条宣传的微博,便算是结束了。

    但就饶是如此,新书上市的第1天也卖出了将近5000万册。

    宋词虽然在拍戏,但还是按照老规矩,让廖洁把自己签好的一些签名书,纷纷寄给了一些圈内的好朋友们。

    白依山第一时间就接到了宋词让人快递过来的新书。

    今天他和几个老朋友都在小院子里面。

    几个老朋友也通过自己各种各样的渠道,此刻手里面也都捧着宋词的谢灵运新书。

    众人围坐在竹林间此刻,正是初春时节,竹林之中冒着一些竹笋,微风摇曳而起,将嫩绿的竹叶摇摆着,散发着淡淡的竹香。

    白依山捧着书一翻开,便看见扉页上写了一句话。

    【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众人一并看到此处,将这句话读了两遍,所有人都不由得笑了起来。

    “这篇故事的主人公有点意思呀,这么自信吗?这简直就是自负呀,这个曹子建应该就是曹植吧?不过在宋词的故事里面,曹植能够写出洛神赋确实是很利害的!”

    “哈哈哈哈,我怎么觉得这句话用来形容宋词更贴切一些呀,放眼当今世界,宋词一个人独占文坛九成九的江山吧!”

    “我觉得就光扉页上这句话,这本书就绝对很精彩!”

    “你这不是废话吗?宋词的书什么时候让人失望过?不过我翻了一下这本书,应该还不到10万字,就是一本小书而已!”

    【谢灵运自幼即“送钱塘杜明师治养之,十五方还都,故名客儿。“王谢大族多为天师道信徒,灵运亦幼奉道教,后皈佛法。

    【当时风尚“恐儿童不易成长,使拜和尚为师,或送入寺院养育。谢氏送灵运于杜治之事,疑用意相同。”

    【二十一岁起入仕途,历任晋、宋两代琅琊王司马参军、刘毅记室参军、秘书丞、中书侍郎、黄门侍郎、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内史等。中间两次还乡隐居……

    众人坐在此间,慢慢地品茗看书,很快便沉浸在了宋词所营造的关于谢灵运的故事之中。

    一个拥有着众多身份的谢灵运便出现在了大家的面前。

    诗人、山水诗人、旅行家、佛学家、书法家、画家、游记作家、木屐发明者等……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首诗写的很有意思呀,我现在算是明白为什么宋词要把谢灵运单独拎出来了。这个人不愧为山水派的鼻祖呀。我现在特别好奇后世那个唐朝之中,所谓的诗歌盛世能够将这种山水田园诗派发扬到什么样的程度了!”

    “我怎么感觉这一次谢灵运的这些作品,比不上宋词之前写的那些作品呢?和陶渊明的比起来感觉都差了些,是宋词没有什么创作灵感了吗?”

    “不至于吧,这个谢灵运应该很明显就是一个过渡人物,他是把整个故事背景给串联出来的!”

    “是的,从这一篇文章的字数就看得出来了,这就是很随意地拎了一个人物出来凑数的!”

    白依山等人一口气将谢灵运这本新书给看完了。

    有好评也有差评。

    总体大家觉得比起宋词之前的作品比较起来的话要差了不少,显得很是平庸。

    尤其是和苏轼、陆游辛、弃疾等人的作品比较起来的话,始终就感觉差了些意思。

    但如果放到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故事背景之中,这一个谢灵运所生活的时代,是要比苏轼等人的宋朝要早了很久远的年代。

    所以谢灵运是对苏轼的人有着正向的影响的。

    这么去理解的话,宋词写这本书的用意就很明显的。

    他是严格的按照时间发展去构思人物的。

    大家看完了整本书之后,此刻已经是夕阳西下时分了。

    白依山站了起来,伸了个懒腰说道:

    “各位都完了吧?都有些什么心得呀?今天晚上每个人写一篇2000字的心得体会,明天咱们再一起聊聊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