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捕捞到一个越人史禄

    第142章 捕捞到一个越人史禄 (第3/3页)

是船手们日常吃饭的区域。

    命人去端来酒食,同史禄相对而坐,他斟酌道:“你想到大秦来,并没有什么问题。不过……”

    “你是个聪明人!想来你也清楚,大秦一直有意要征服百越部族。这!可能需要你的帮忙?”

    真的是又乏又饿,酒食一上来,史禄抓过一尾烤鱼便啃,又捧过酒爵饮了几大口。

    等赵子虎停住话语,他都还在胡吃海喝,好一会,他才歇了下来,拿油腻的双掌在麻衣上抹了抹。

    他又拈拈须,问:“公子将大船绕到这边来,也是想知道,百越各部族现在是个什么情况。对否?”

    之前还可怜兮兮的呢,这会居然就开始挥斥方遒了……

    看史禄这欠揍的样子,赵子虎不禁想起后世三国,献出四川地图的法正,丫的应该也是这副德行吧。

    “然也。先生有何见解?”他换了个称呼反问。

    “公子可知这驺摇、无诸乎?”史禄又灌了一口酒。

    赵子虎就笑了:“你要说这两人,就没什么意思了?”

    “怎么?公子对他们有了解。”

    “这两人都是越王勾践的十四世孙嘛……”

    赵子虎确实挺清楚驺摇和无诸的,但对于他们的信息,大多来自已经不可能发生的秦末农民起义之后,以及刘邦建立汉王朝的时候。

    百越之地,大体可以分为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骆越……

    东瓯在后世浙江省南部,驺摇就是这个部族的首领,他是个爱子民、有贤才的人,改变了瓯人“断发文身”、以蛇蛙鱼蛤为食的状况,对瓯越早期经济、文化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

    按原本历史进程发展的话,在屠睢率军攻打东瓯的时候,驺摇为了子民免受兵祸,投得非常干脆,并领了一个东海郡长的虚名。

    而后来,农民起义开始之后,他又领治下子民从诸侯反秦,且助刘邦击垮攻羽,因“平秦佐汉”有功,汉高祖六年封为海阳侯。汉惠帝三年,晋封为东海王,建都东瓯,俗称“东瓯王”。

    闽越则是后世福建及周边地区,无诸就是闽越部族的首领,这个人基本情况和驺摇差不多,要说区别,就在于他比较善交际,少了驺摇那份沉着,因此两人非常不对付,一见面就掐架。

    他后来也因“平秦佐汉”有功,被刘邦复立为闽越王。兄弟驺摇才只被刘邦指为“侯”呢,他却直接是个“王”,这就是这个牛逼的地方。

    赵子虎将驺摇、无诸的情况,做了简略的说明,特别点出两人不对付,却未曾想,换来的竟是史禄的直摆手,眯眼笑。

    “其实不然!看在公子好心搭救、盛情款待的份上,禄与你说明白了吧。这百越众部族的关系,委实复杂……”

    史禄稍一顿,道:“许多部族,其实是不愿意看到有两个以上的部族勾连在一起的。大家希望的是各自为政……”

    “如若有两家抱团,余者必定群起而攻之!何况是东瓯、闽越这两块本来就挨在一起的地盘,怎么可能会坐视他们融合、扩大的。这就有点像以前的七国的意思了!”

    赵子虎当下表情就古怪了:“照你这么说,驺摇和无诸两家关系,实际上好得不得了?不和是故意做给其他部族看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为人温和、不擅练兵,干不过其他凶蛮的部族?”

    “看来公子果然了解这两位首领!没错。咱还见到过,百越部族首领聚会,驺摇要送宝贝给无诸,得故意先将东西送给译吁宋。译吁宋不喜,宝贝才转交到无诸手上!你说,有意思不?”

    闻言,赵子虎也是嘿然一笑:“没想到啊!这哥俩也算是一对欢喜冤家呢。话说到这份上,感觉你史禄好像跟这两位首领的关系挺不一般的呀?既如此,不知道是否可以代为引荐引荐?”

    正疑惑着“欢喜冤家是何意”的史禄听了这话,更感愕然:“引荐?这。公子莫非是想行那‘图穷匕现’之举?”

    “想啥呢?我堂堂大秦公子,岂是荆轲之流。我是想跟他们做一做生意,卖些蜡烛、精盐的好物予他们,改善改善生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