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船厂

    第九十四章 船厂 (第1/3页)

    龙江船厂就在隔壁,两个人步行就能到。在校门口登记了去向和回来的时间,他们得以在下午的校内活动时间走出校门。

    “话说,学校下午一直都没课吗?”过秦淮河要绕一小截路。两个人在梧桐树的树荫下面走着。

    “下午是选修、自修课和社团活动的时间啦,大家都很忙。你要明白,畿内的学生已经站在世界的顶点了,我们更是顶点中的顶点。礼部规定的课纲是下限,我们早就超过那个下限了。另外你也知道,我们也都是训练10年以上的专业人士了,大家都有能力自主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每個人的计划都不一样,再把我们拘束在课堂里也是浪费彼此的时间。我们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我们学校去考科举的,大概多少人?”

    “考秀才倒是都要考。但那是基本中的基本啦,考不过秀才都没有人权的。”

    “等等,原来是这样吗?”商洛想起来之前陆槐阳确实和他说过,一定要把秀才考过去。

    “你不知道?大概是因为太基本了,反而会成为有些人的知识盲区。我国实行科举共和制,顾名思义你得通过科举才能参加共和,和天子一起共治天下。考不过秀才都不算个‘公民’,只能算是童生而已。原则上如果你没考中秀才,去县衙打官司都没有坐席,只能在那里站着。反过来说,如果你考过去了,那其他待遇暂且不说,每月就先有1两的津贴可以拿呢。”

    “有这个吗?我怎么没见过?”

    “不是直接发1个银币给伱,是折算成米面油发放了。不发钱的,畿内92%的人都是秀才,哪来那么多银子发。发米面油才最划得来,雍昌9年颁行谷物法之后,海外进口粮食都会被课以重税,因为‘谷贱伤农’。从那之后粮价就没下来过,朝廷发放的补贴是用来平抑粮价的,要不然城里面的百工就要遭罪了。”

    “那怎么领?我好像...好像记得在阳州那边有不要钱的饭?但是没见带回家的。”

    “那或许就是了,不同地方不一样。畿内没有市场,不过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