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悟道!我心即理!

    第324章 悟道!我心即理! (第1/3页)

    真正的圣人,不仅致力于改变世界,更致力于改变目光所及的脚下。

    王守仁来到龙场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建立起与鸡枞寨苗人的友善关系。

    他这一路南下四千里,地方文官争相给他送乘仪。全加起来得有两万两。

    此时的王守仁是真正的地主老财,有钱人。

    这日清晨,王守仁和常风、巴沙边吃着早饭边商议着如何经营小小的龙场驿,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王守仁道:“之前我就听说,贵州苗人被土司和汉官剥削,苗寨都很穷。”

    巴沙建议:“不如咱们去一趟修文县城。修文县城是有钱庄的,咱们取一些现银,送给苗人。这样一来,苗人定对咱们感激涕零。”

    王守仁摆摆手:“绝对不行!直接给苗人送银子,会助长他们的懒惰和嗜酒!得想法子,让他们通过双手改变自己的生活。县城是一定要去的,只不过不是取银子。而是买耕牛和种子。”

    王守仁独守龙场,委派常风和巴沙去了一趟修文县城。

    自然,常风、巴沙的这趟进城之旅又要翻山越岭,披荆斩棘。

    直到一个月后,他们才赶着十头耕牛,一千斤稻种回到了龙场驿。

    三人立即带着耕牛和稻种来到了鸡枞寨。

    鸡枞寨的三百苗人热情欢迎!他们直接将三人给抓了。

    三人一通打手势,苗人才大体知道这三个汉人没有恶意,是来送礼的。

    于是,当着三人的面,苗人把耕牛杀了烤着吃,把稻种蒸煮了准备酿酒。

    三人目瞪口呆!本来盘算授人以渔,教苗人耕种的。好家伙,渔具直接被他们吃了。

    不过这不失为一个良好的开端。至少鸡枞寨的头人明白了龙场驿破房子里住的三个汉人不是敌人,而是来送礼的客人。

    烤牛眼被苗人视为珍馐美味。头人给了三人一人一个烤牛眼。

    苗人们的目光凝聚在他们三人身上,仿佛他们不吃就是看不起苗人。

    为了汉、苗之间的友谊。为了实现自己改变龙场面貌的志向。

    王守仁眼一闭,嘴一张,干了奥利给!

    常风亦是忍着恶心,大口咀嚼着牛眼。

    至于巴沙他是土家人,土家人也是吃牛眼的。干净又卫生,嗯,真香!

    与苗人的第一次接触,算失败也算成功。

    失败是因为苗人把牛吃了,把种子蒸煮酿酒了。

    成功是因为,至少苗人不再拿龙场驿的三个汉人当敌人。不会再有事儿没事儿跑过去放火烧房子。

    接下来大致相当于一个后世的博士生放弃城里优渥工作,下乡扶贫的故事。

    王守仁先去鸡枞寨住了一个多月。学会了简单的苗语,深入了解了苗人的生活习俗。

    接下来,王守仁再次派驿卒常风、巴沙进修文县城,买来了种子、耕牛。

    这一回,王守仁几乎是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才劝动苗人不要宰牛煮种。

    王守仁是书香门第,官宦之后。从没种过地。

    但他靠着苦读《齐民要术》,边学习边摸索,跟苗人兄弟一起掌握了种地的技巧。

    他们在龙场驿开垦了八百亩的良田,下了稻种、种了果蔬。

    收获的季节,鸡枞寨的苗人第一次体会到了辛苦耕种换来大米、果蔬的喜悦。

    除了劝苗农耕。文化建设方面王守仁也丝毫没有落下。

    他在龙场驿开设了一家书院。教苗人小孩识汉字、说汉话、读书明理。

    修文县虽是穷山恶水,却也是有儒生的。

    县里的儒生们慕名前来龙场驿,请教王守仁。

    龙场书院除了一帮苗人小孩,又多了一帮如饥似渴钻研学问的儒生。

    说句后话,一年之后的会试大笔,修文县破天荒的出了一位进士。这其中就有王守仁的功劳。

    圣人就是圣人。走到哪里,圣人的光辉总是能够照耀身边的土地。

    龙场驿是一块死地。王守仁用了不到一年的功夫,让这里变成了百姓的乐园,学风浓厚的沃土。

    不过,暂时王守仁还不能被称之为圣人。

    因为他还没参透儒家的至高哲学——理。

    理是人间的至高智慧。有些笔力有限的八流作家甚至说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