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六章 好钢用在刀背上

    第五百零六章 好钢用在刀背上 (第2/3页)

,当在战果出现之后,再行议定。」

    「嗯。」

    朱祐樘又是应了一声。

    既同意屈伸要给朱晖治罪的说法,又同意说现在不适合论罪?

    皇帝的意向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猜?

    谢迁见状走出来,发挥他能言善道的本色道:「陛下,以臣之所见,此战至少已过中局,此刻若是能协调各路兵马,行阻断之事,或是能再取得大胜,尤其是延绥和大同等处的兵马,此时应该及时而出。」

    朱祐樘闻言皱眉。

    李荣回头看了皇帝一眼,开口帮忙问道:「谢阁老这是何意?」

    谢迁道:「以臣所知,此番乃鞑靼小王子亲自领兵,若以此错失良机,将来再想将其俘杀,只怕难上加难。」

    李荣接话道:「谢阁老没听到吗?杨巡抚上奏说,其已无力再战,或是只能日后再寻良机。」

    谢迁脸色带着微微笑容道:「不是还有保国公等人吗?各路人马未曾建功,为何不给他们戴罪立功的机会呢?」

    李荣听了想打人。

    你谢迁故意抬杠还是怎么着?

    明知道朱晖等人连正面战场都没加入,好端

    端一场战事居然作壁上观,居然还说让他们戴罪立功?他们倒是想!但问题是……鞑靼人也没蠢到给他们机会啊。

    「此提议甚好。」朱祐樘终于开口了,嗓子是有点沙哑,「就依谢阁老所见,传旨到西北各处,让各边镇宪官和总兵、将领等人,见机行事,若能在这时候趁机扩大战果,也是好的。也算是给一些人……将功补过的机会。」

    皇帝此话一出,连提出建议的谢迁也有点始料不及。

    我的意见,这么招皇帝待见了吗?

    我本来只是对朱晖落井下石而已,或者是出来表达一下文臣对这件事的看法,奚落一下武勋,怎么看起来陛下在这件事上,好像比我还热衷呢?

    李东阳和刘健都用怪责的目光瞪了谢迁一眼,谢迁也就无奈退回去。

    朱祐樘道:「此战中,驸马崔元表现甚佳,甚至有人将他与冠军侯相比,朕觉得言过其实,但他的英勇也是朕所见的。不过他始终是靠秉宽的筹谋,才有此表现的机会,他在治军能力上,还有待提高。」

    褒奖了崔元,又贬损了崔元。

    看起来……皇帝对崔元也不是太看好。

    这倒符合在场大臣的意见,毕竟崔元是外戚派,本身跟他们也没多少交流,或者说这个人以前压根就不是朝堂体系的,只是挂个驸马的名而已,现在让我们支持他入朝甚至是进都督府治军?凭啥?

    朱祐樘道:「朕如今很相信秉宽的眼光,希望你们也不要再给他找麻烦了。」

    谢迁又走出来道:「陛下,臣不明白您的意思,同为朝廷效命,岂有互相为难的道理?」

    「谢卿家,希望你记得今天的话。」朱祐樘刚才还很赞同谢迁的观点,此时却又好像故意讽刺谢迁,跟谢迁比口舌一般道,「你以往消遣打趣他的话,朕犹在耳畔,朕也知晓很多人觉得朕是过于器重于他。但究竟是为何,旁人不知,诸位身在朝堂,难道不清楚吗?」

    谢迁这次是灰溜溜退回去。

    「秉宽入朝,如今也有快三年,西北边镇局势的改善,相信诸位也都看在眼中,朕想让国朝兵锋强盛,会器重于那些能臣,并无过错。咳咳。」朱祐樘咳嗽两声,话好似说了一半,不往下说了。

    随后李荣又走出来道:「有兵部尚书张周上奏一份。」

    众大臣一听,皇帝这是在给张周下大棋做铺垫呢?

    皇帝刚说器重他,就有他的上奏……

    李荣道:「兵部请以朝廷调拨帑币二十万两,用以江南造船等事,具体用度事项已发户部,请以陛下御批。」

    西北刚打了胜仗,张周就开始跟朝廷要钱要粮,居然也不是为西北边疆稳固添砖加瓦,居然是为之前已停滞的江南造船之事增加款项?还直接让朝廷来调拨?

    如果说之前张周是以个人能力在造船,现在张周就好像是在试探大臣的底线。

    我能打胜仗,所以我说了算,我认为应该继续造船,你们就要给银子……要么你们就出来反对,看谁更理直气壮!

    这次由李东阳走出来,语气中还带着几分气恼道:「启奏陛下,江淮造船之事,一早朝中已有认定,当暂缓执行,何以到今日要旧事重提?臣认为,此事当依从之前之议,将钱粮用在急需之出,而非用以无谓的筹谋。」

    你张秉宽说造船是为了防海盗,但海盗之患好像还没那么严重,你明显是在危言耸听。

    我们也不是说否认你这么做就是错的,只是说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你这种用刀背来试探我们底线的做法,简直无耻。

    李荣道:「那李阁老便是反对此事了?」

    「是。」李东阳很不客气便回答。

    「但张尚

    书对此似也有考量,在张尚书看来,若是来年之前,船只不能修好的话,就赶不及明年出海之事,海上每到炎夏之时便有飓风起,现在正是要为来年筹谋之时。」李荣很认真在解释。

    李东阳道:「那敢问,以船只出海,可是能弥补二十万两白银的消耗?若不能,如此做的意义又是什么?」

    李荣笑而不语,回头看了朱祐樘一眼,但见朱祐樘没什么表示之后,李荣也退回去不说话。

    现场氛围有些古怪。

    张周的这份上奏,可说是非常不恰当,再次把自己摆在了跟大臣对立面上。

    「再议吧。」朱祐樘等现场沉默半天之后,随口说了一句。

    李东阳这才带着疑惑不解退回去。

    显然李东阳也觉得事情不对劲,如果说之前他是一股脑反对,可当他在朝堂沉默无声时,突然好像意识到张周这么做好像没什么意义。

    他也在琢磨,之前明明是张秉宽自行把造船的事给叫停,这次他突然在这么个节点旧事重提,又明知道我们一定会反对,他只是为了试探我们是否会屈从于他的决定?

    接下来论到萧敬出面道:「有关吏部奏请地方官吏任用调整的名册,已有详细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