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敲打和器重
第五百一十五章 敲打和器重 (第3/3页)
压住,但事都没成,现在让张秉宽趁势崛起,反倒让我们处处陷入到掣肘,甚至要被他牵着鼻子走,就这样还值得庆幸?
李东阳道:“明日早朝,上奏时要注意口吻,这事还是由于乔你来提,进退也算是有个准备。”
由谢迁去当提议之人,李东阳和刘健先隔岸观火,利用谢迁口舌上的便利,算是给传统文臣进退的维度,若皇帝对此事反对意见强烈,也算是留有后路。
“明白。”谢迁知道,自己就是个干苦差事的,也不反对,反正内阁的分工一向如此。
……
……
刘健三人的计划既定,他们并不会过分去强调要暗中实施。
为了这件事能保证合法合理,他们首先要在辽东的上奏中拟定票拟,建议皇帝把杨一清调去辽东,如此一来在来日早朝之前,这件事其实已为司礼监所知。
李荣在跟朱祐樘奏禀之后,朱祐樘似乎也没觉得如何,李荣看出来这是内阁恩威并施收拢杨一清的手段,也不好在皇帝面前揭破。
趁着当晚去跟张周会面,谈有关朱晖等勋臣案子时,李荣也就把事明确跟张周说了。
张周府上的书房内。
李荣坐在一旁,看着张周在写写画画,李荣甚至都不好意思上去看看张周纸上写的是什么。
“李公公是担心,杨应宁离开宁夏之后,鞑靼人卷土重来?”张周好似是不明就里一般,问出个让李荣很无语的问题。
李荣尴尬道:“先生,您就不担心这位刚崛起的能臣,跟您就貌合神离了?这以后,应该是平草原时可仰仗之人吧?”
你提拔起来的,什么花马池、石沟城的功劳,还是你提前算出来,白送给他的。
把人培养起来,现在说甩手就甩手?
张周道:“同是为朝廷当差,分什么彼此呢?我反倒觉得,内阁的提议有其合理性,若让我来挑选去辽东平女真的人选,在新建伯之外,也的确是难找到能人。”
李荣苦笑道:“区区女真而已,何至于如此担心?反倒是朝鲜人,容易尾大不掉。”
张周摇摇头道:“李公公说错了,女真看似人少,但一直是中原王朝的隐患,剿而不灭,会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常态,非一般人可领如此的差事。我本有计划,准备让唐寅跟安边侯领命前往辽东,他们毕竟有去征缴过的经验。”
“这……挺好啊。”
李荣欣然认为,唐寅才是张周的嫡系,而且之前唐寅负责造船什么的,也不见发挥其才能的余地,让唐寅去辽东历练,比让已成为大明股肱的杨一清去辽东,强太多了。
张周道:“现在由内阁提出让杨应宁去,加上安边侯,不挺好吗?”
“这……”
李荣不知该怎么评价了。
张周笑道:“二人在宁夏时,便有通力合作的经验,如今杨应宁已赢得军心名望,再让他去辽东领兵,有迫切想证明自己为家族奋斗的安边侯一起去,多好?”
李荣道:“先生,不是咱家故意唱反调,您看此二人,都是能帮上您大忙的,调去辽东……这不是削弱您自己在京的实力吗?”
“李公公不能如此说啊,为朝廷办事,可不能想着私利,再说了,我这个人与世无争的,在京城也不求有什么大的发展,什么实力不实力的,那都不在我思考范围之列。”
张周显得很洒脱道。
李荣听了不由苦笑。
你都当上国公、兵部尚书,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居然好意思说什么不求大发展?
“安边侯这边,也是可以稍微调整的,我倒觉得,再派几个年轻人去历练一下,也不是不可。”张周道,“比如说在出征河套时,表现优异的张仑、周瑭、周瑛,还有一直迫切想表现自己的建昌伯……”
“建昌伯?他……”
李荣想说,这也算是个人物?
张周笑道:“让他去辽东,总比将他留在京城好吧?”
李荣一怔,心说还真是如此。
张延龄留在京城那是捣乱生事的,最好就一直把他派遣在外,如此京城之人就能获得安宁。(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