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六章 一夕之间声名狼藉

    第五百七十六章 一夕之间声名狼藉 (第1/3页)

    朱祐樘要对张懋下手了。

    以前不出手,是时机未到,而张周就是朱祐樘所认为的时机,如果没有张周的出现,朱祐樘也没法倚重于他人,那张懋和朱晖这群人就是大明的股肱,没人动得了他们。

    如今皇帝想有所作为,张懋和朱晖之流,就会成为绊脚石。

    午饭之后。

    朱祐樘带张周到了内府的仓库,而在这里正在搬运银钱等物。

    李璋早先一步到来,见到朱祐樘和张周这两位大佬,他赶紧迎过来,带着一脸雀跃之喜说道:「启禀陛下,此番从南方运过来的白银,足有一百二十万两,这仓房都快装不下啦!」

    「哈哈,是吗?」朱祐樘一脸宽慰的笑容。

    张周派船出海,总算是有了收获,那就是得到了纯度很高的白银。

    而白银在美洲大陆的原始部族中本来就被作为开采和冶炼之用,且美洲土著只是拿来作为装饰品,并不作为硬通货币,以至于大明的船队过去之后,很轻松就能缴获不少回来。

    这也得益于大明的船队是从美洲的西海岸登陆的,此时美洲大陆因为已经被欧洲人发现,欧洲人已经开始从美洲的东海岸往内陆深入。

    李璋笑道:「除了白银,还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财货,奴婢都让人整理好了,只等陛下……还有蔡国公前来。」

    「朕来了可没什么用,要秉宽你过去瞧瞧。」

    朱祐樘用极度信任的目光望着张周。

    随后二人在一种太监和宫廷宿卫的簇拥下,来到摆着大箱小箱物品的院子里,而在一个木架子上,特地陈列了此番出海缴获回来的物品,每一种都会摆,但即便如此,几个架子都摆不下。

    张周老远就看到了玉米棒子。

    这东西……

    如今在大明并不存在,却在未来几百年,成为华夏子民以及牲口等的主要口粮,并导致了华夏子民的快速膨胀。

    「陛下,就是它了。」

    张周先拿出一根玉米。

    旁边还有番薯的叶子,以及一些红薯、马铃薯等作物,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作物样本,因为海上长途跋涉,这年头又没有很好的保存措施,船上也无法种植这些作物,以至于过来的很多作物只有种子,还有干枯的枝叶。

    却也只有番薯的叶子还是新鲜的。

    这主要是因为番薯的生命力极其顽强,随便一点土壤和水就能生根发芽。

    「秉宽,这是何物?」朱祐樘好奇打量着这根玉米。

    旁边一名负责押送货物,也是曾经出海的将领道:「启奏陛下,臣等出海到番地,却见番邦人用此物磨成粉末,并以水兑之,蒸熟了之后食用,并以此作为口粮。出海的众将士也都食用过,并未有中毒的迹象。」

    朱祐樘道:「秉宽,这就是你所说的,海外特有的粮食作物?」

    「是。」张周点头,随后又看着那名将领道,「详细说说你的见闻。有关此物的。」

    将领道:「出海的将士,在抵达番地时恰好乃夏季,见过其对此作物的采收,一亩地大概能产出一千多斤粮食,这还只是保守估计。以其番民所形容,若是年景好的时候,一亩地或能产近两千斤粮食,且吃过之后不见饿,将士们长期食用,可顶普通的粟米等。」

    李璋笑道:「陛下您听,一亩地可是两千斤,这可比粟米等,多太多了啊。」

    「有这么多吗?」

    朱祐樘也不由皱眉。

    大明粮食产出,其实是按斛来计算的,但在征收税赋时也会论斤两。

    作为一个勤勉的皇帝,朱祐樘并不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高高在上的君王,至少他知

    道大明的稻米等,一亩地出产绝对不会到五百斤,因为这年头的土地并没有化肥,即便是一点农家肥,也无法让土地变得肥沃和高产。

    但这种作物,近乎是可以将土地产出直接升个两三倍。

    这让朱祐樘听起来,就觉得些微不靠谱。

    张周道:「陛下,实践出真知,既然已拿回种子,明年开春之后便可播种,在南方等处,今年入秋之后同样可以试验播种。臣认为几年下来,各地的口粮就会增加,也可将其用于北方将士的日常口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