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大气

    第十八章 大气 (第2/3页)

片,并逐渐替换到了各种机器设备和机器人的身上,以观察它们的性能表现,为后续迭代提供依据。

    在良率稳定之后,陈岳开始尝试着增加产量。与此同时,第二条芯片生产线开始筹建。

    这第二条生产线是陈岳在第一条生产线的基础和经验上,全新设计的一条。

    这两年来,陈岳的工业基础也出现了一定的增长。各类型工厂纷纷从原本的定制化通用工厂之中独立了出来,开始实现专厂专用。譬如专门的电线厂,刀具厂,硫酸厂,乙烯厂之类。

    原本的电线厂和刀具厂之类涉及金属的甚至都是同一个厂子。多功能铸造机又生产电线又生产刀具,效率很低。现在则不一样了。

    工业基础的增长带给了陈岳更多信心,让他有足够的底气去建造第二条芯片生产线。

    全新工艺的硅提纯厂,全新工艺的湿洗工艺,全新研发的光刻机……

    当第二条芯片生产线建造完成的时候,第一条生产线已达到了周产一万片芯片,良率50%-55%之间波动的产能。

    第二条生产线起步就是一万片芯片的产量,工艺仍旧是6000纳米。但这一次,陈岳终于不用再降低标准去衡量良率了。

    第一次试生产,一万片芯片之中,以6000纳米工艺性能来衡量,良率也达到了12%!

    这意味着,每过一周,陈岳便能自行生产出1200片6000纳米工艺的芯片!也意味着,每过一周,便有高达1200片高性能芯片可以被替换回来,去安装到更重要的地方去。

    并且,这还只是生产初期。陈岳有信心在至多两年的调试之后,让这第二条生产线的周产能达到十万片,良率达到40%!那样,就是每周4万片的产能了。

    芯片供应的充足,彻底放开了陈岳身上的束缚,让他终于可以不计代价的全力以赴的生产机器人和设备而不担心没有芯片可用。

    于是之前被压抑的机器人产能全部释放了出来。在此刻已有将近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