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核电站

    第三十五章 核电站 (第1/3页)

    铀元素在这个湖泊之中以氧化铀的形式存在,也即俗称的黄饼。黄饼不溶于水,它被分散成了细小的颗粒,混杂在了湖水以及湖底的淤泥之中。

    陈岳建造了巨大的沉淀池和过滤池,通过一系列手段,终于得到了一堆堆的黄色颗粒物。

    这便是黄饼了。

    但获取到黄饼,只是建造核电站的第一步。

    氧化铀是无法直接裂变的,它首先需要和硝酸进行反应,以制取到四氟化铀。四氟化铀再次再次和氟反应,制取出六氟化铀。

    将温度提升,六氟化铀便化成了气体。

    到了这一步,那提前建造好的数万个转筒便有了作用。

    此刻,虽然这里的气体都是六氟化铀气体,但它们之间也存在一点微小的差别。那差别便是,有的六氟化铀气体里的铀,是铀235,有的则是铀238。

    铀235和铀238都是铀元素的同位素,两者性质比较接近,但对于核工业来说却天差地别。

    铀235可以用于核裂变,铀238却因为结构较为稳固的缘故,核裂变速度极其缓慢,根本不具备利用价值。

    所以,想要造核电站,必须要将这两种铀区分开。

    这些转筒,便是用于区分铀235和铀238的装置。

    因为分子量不同的缘故,这两种六氟化铀具备极轻微的质量差。将它们灌注到高速离心机转筒之中,借助离心机旋转所带来的巨大离心力,便可以将较重的铀238压到筒壁底部,较轻一点的铀235则位于上层。

    然后再将这一部分气体分离出来,便成功提升了它的浓度。

    这种办法效率很低很低,且一次分离大约只能将其浓度提升百分之零点几,甚至零点零几的样子,所以它便需要多次分离。

    这数万个转筒需要相互串联。一个离心机里浓缩出来的富含六氟化铀235的气体会被送入下一个离心机再次浓缩,然后继续送往再下一个,如此接力,经过成千上万次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