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两奖风波,杨老要见你

    第一百七十二章 两奖风波,杨老要见你 (第2/3页)

拿到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您半生的辛苦所得到的,恭喜您!”

    顾老院士的家中,迎来了一位采访者。

    采访者名叫柴景,是前央视记者,后辞职开始单干,通过过去的资源和网络进行传播,颇有一点名气。

    而能够对顾老院士进行专访,也源自于他的人脉关系,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上了顾院士的一名学生,然后再借着这名学生牵线搭桥,最后促成了这次采访。

    毕竟在央视做了那么多年记者,这些关系他还是有的。

    顾院士笑了笑说道:“辛苦算不上,只能说是我的兴趣罢了,你会发现当工作成为兴趣的时候,再怎么辛苦都会愿意做下去。”

    “更何况你想想我可是研究战斗机的,这说出去多让人羡慕啊?”

    这名记者顿时笑了起来:“您说的对,研究战斗机听起来就很有意思。”

    “是吧!”顾老爽朗笑道。

    虽然已经年迈,但顾老却也仍然健谈。

    就这样采访进入了正式环节。

    柴景所设计的问题都挺巧妙,并且也都能够让顾老有话可说。

    时间渐渐过去,半个小时的时间,便消磨了过去。

    “……感谢顾老能够耐心回答我这么多问题,当然之前谈论的都是您的经历,那么最后,我也想和您聊聊其他的话题。”

    “相信您也看到了,最近我们著名的天才李牧引起的话题很大,我想知道您作为老前辈,对李牧连续获得两个奖项有什么想说的?”

    柴景之前的问题,顾老在回答之前都会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才会做出回答,然而对于这个问题,他却没有任何思考,直接说道:“做的很好,他有成绩,奖项颁发给他也是应该的。”

    “您说的是,的确,李牧的成果也确实值得这两个奖项。”柴景笑道:“但是我也在网上看到过一些说法,感觉挺有道理的,李牧这么年轻,就得到了这么高的荣誉,会不会让他变得……骄傲起来?像这样的事情,放大到所有年轻人范围中,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特别这一次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结束之后,李牧更是把所有的关注都吸引了过去,我也觉得对您这样的老科学家来说不公平,年轻的天才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也不能忘了像您这样的老功臣啊。”

    顾老眉头皱了起来,“我倒是不需要你替我感到不公平,如果年老者不能接受年轻人的迎头赶上,那么就不要成天在那感慨着年轻人不行,又在那期待着惟愿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说着说着,他就训斥道:“天公已经降下了人才,又不想着给年轻的人才让步,占着茅坑不拉屎,你说这是不是愚蠢?”

    柴景没想到顾老的反应会这么大,赶忙说道:“顾老,您误会了,我不是……”

    顾老院士摆摆手:“早知道你是这种记者,我就不该答应采访,你可以走了。”

    然后他便叫来了助理,把柴景给赶了出去。

    “现在的人,心思都是这么浮躁,心机的很,哪像我们当年带年轻人搞研究的时候,哪有这么多门门道道?”

    重新坐回到座位上,顾老大概是不解气,又骂了一句:“他妈的。”

    “采访的看来不怎么愉快呀。”

    忽然,一道带着些许笑意的声音从旁边传来。

    又是一个老人走了进来,看其年龄,可能与顾老也相差不多。

    而实际上,在整个物理学界,这个老人的名字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杨振宁杨老。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宇称不守恒定律的提出者,杨-米尔斯方程的构建者。

    对于整个物理学界来说,杨老的贡献不可谓不大,宇称不守恒定理,直接帮杨老赢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而杨-米尔斯方程的意义,则是连宇称不守恒定律都要稍稍靠后。

    粒子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标准模型,便是基于杨-米尔斯方程所建立出来的,可以说没有杨-米尔斯方程,标准模型也就推导不出来。

    而从更深远的意义上来说,杨-米尔斯方程将粒子物理学界的各种理论都调和在了一起,使得不同的理论能够联系起来,让电弱强三力放在了一个结构中进行讨论。

    就像是一个武林盟主,将各方高手都联系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同盟,遵守在同一个框架之下。

    所以,杨老在整个物理学界的地位,都被认为是仅次于牛顿、爱因斯坦之后的那一层次。

    至于杨老,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呢?

    很简单,老朋友拿了最高科学技术奖,他就过来帮老友庆祝庆祝了。

    实际上他也早就到了,只不过刚才顾老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他前往了另外一个房间等候。

    顾老看了一眼杨老,摇摇头说道:“本来还以为这个记者是个正常人,结果到最后还是暴露了。”

    杨老微微感慨一声:“不同的人总有不同的想法,咱们都这么老了,也不要为某个人而生气。”

    顾老摇摇头:“我可憋不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