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

    第131章 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 (第3/3页)

是真实的介绍了他自己的成绩以及理想罢了。”

    在众人的议论声中,画面中出现了本期视频的标题,

    【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短视频:盘点历史十大名相!】

    【历史十大名相第九位:北宋名相寇准!】

    【制作者:苏迁】

    【晋元年,石敬瑭反唐自立,希望能够成为皇帝。

    但是,按照当时石敬瑭的实力来看,他的这一举动无疑是自取灭亡。

    而且,令所有人都未曾想到的是,他为了当皇帝竟然采取了一个令后人愤恨不已的举动,那就是主动成为辽国皇帝的儿子,并将燕云十六州全部割给北方的辽国,以换取契丹的支持。

    从这时起,辽国的势力大幅度增长,甚至到了可以直接威胁中原政权的地步。

    后来,五代十国结束,宋太祖赵匡胤建立了宋朝,但燕云十六州仍然未能完全收回。

    不过,这时候的宋太祖其实还是希望能将这块重要的战略地带收回,只是他本着“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政策,想先后扫平后蜀、后唐,结果却并没有如他想象的那般顺利,更没有腾出时间来对付北方政权。】

    【到了宋太宗赵炅时期,一场影响深远的战争爆发,那就是被历史称为“雍熙北伐”。

    遗憾的是,这场战争最终以宋朝惨败而告终,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宋朝开始主动避战,辽国则逐渐增加了南下侵扰的频率。】

    说起宋太宗,就连赵佶都忍不住吐槽了一句:“唉太宗还是过于自信了,他本没有太祖那样的军事指挥天赋,却硬要逞强”

    北宋建立后,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用的立国之策就是“重文轻武“。

    宋太祖赵匡胤以文立国,收回了武将们的兵权,防止出现唐末藩镇割据的重演,在这种社会风气下,越来越多的人弃武从文,古代汉人身上的尚武精神日渐衰弱,北宋的军事实力也逐渐消退。

    然而就是这种情况下,宋太宗还要一意孤行,致使宋军连续在战争中遭遇惨败。

    这么做的后果就是,官员、百姓甚至是军队都开始怀疑自己的作战能力,逐渐失去了对辽国作战的信心,这也是“大怂朝”的开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