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千古诤臣,人镜魏征

    第139章 千古诤臣,人镜魏征 (第2/3页)

策。

    直到开元九年,七十二岁的姚崇在长安去世,得到善终。】

    【姚崇历经五朝,三起三落,在不断的“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政治漩涡中,从未遭到大的打击伤害,最后总能安全着陆,这与他精于权谋,善于自保,对官场政治烂熟于胸有关,足以看出他是一个智商、情商都非常出众的政治家。

    姚崇的前两次罢相,是因为政局的乱象所致。而第三次罢相,乃源于包庇亲信,将其视为“自己人”,丧失原则,又加上“护犊”而染了污名。

    【当姚崇“应变以成天下之务”的任务已经完成,需要“守文以持天下之正”的制度性管理时,他又提出了“十事”进行改革,对于“开元盛世”的出现做出了功不可没的巨大贡献。】

    【姚崇作为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稳定社会动荡,辅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称得起“救时宰相”的美名。

    综上所述,姚崇排列历史十大名相第八位,实至名归!】

    姚崇的盘点视频播放完毕,各个平行空间的百姓、官员都纷纷为其鼓起掌来。

    虽然教育儿子这方面确实差了一些,但姚崇对唐朝的功绩真的可以说是关键又关键。

    唐太宗李世民,对姚崇非常的推崇,毕竟姚崇是一个绝对忠心于李唐的能臣、名相。

    “要是姚崇能来我贞观年间就好了,朕的大唐就需要他这样的人才啊!”

    刘邦想起了自己的丞相——萧何,“唉朕的老兄弟其实一点儿不比他们差,只是历史上的那个朕,糊涂啊!”

    对于萧何,刘邦是非常认可的,而且历史上他也及时醒悟过来,没有真的杀了萧何,但他也赶走了萧何,损失了一位最顶尖的政治人才。

    至于其他那些异姓王,汉朝要想长久延续下去,这些人恐怕还真的不得不提前处理了。

    看过三位名相的视频之后,老朱突然觉得有一个这样的能人在身边,是真的可以省时省事不少,“唉朕还是时刻警醒自己,不要再把自己变成历史上那样的孤家寡人了.”

    杨广一边摩挲着自己的胡子,一边思索着:“房玄龄、杜如晦还没消息

    老爹时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