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第251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第2/3页)

诱吴新附之军七千人作为内应,并将徐达围于牛塘。

    徐达立即率军突围,并命副帅常遇春与廖永安、胡大海等驰援牛塘,内外夹击,最终大破张士诚军。】

    【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春,一心想要光复大宋朝的义军统领刘福通被元兵击败,拥韩林儿退至安丰。

    这时,张士诚接受元政府的招安,并派部将吕珍围攻安丰。

    徐达奉命驰援,大败吕珍,救出韩林儿,并乘胜进攻庐州。元将左君弼守之,徐达三个月都没能攻克,只能撤围而去。

    后来吕珍杀死刘福通后,张士诚以为有功于元政府,遂索求王爵,元政府没有答应,张士诚便自称吴王。】

    【朱元璋要想挥师北伐,南方的义军或者蒙元的爪牙都必须要清除干净。

    于是,朱元璋定下了攻打张士诚的战略方针,一共分位三步。

    第一步,先取淮东,翦除其羽翼,攻克淮河水域的通州、兴化、盐城、泰州、高邮、淮安、宿州、安丰诸县,逼迫张士诚的势力收缩到长江以南。

    第二步,扫荡浙西,切断其肘臂,形成合围平江的态势,攻克湖州、嘉兴、杭州等城镇;

    第三,合围平江,消灭张士诚。

    为了迅速稳妥地解决张士诚,朱元璋便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最信任的统帅,徐达!】

    【元至正二十五年十月,徐达被任命为总兵官,与副将常遇春一起,率兵攻取淮东。

    徐达挥兵北上,很快攻取泰州、高邮、淮安等地,并在徐州击退元军主力的进攻,俘斩元兵万余人。

    仅半年时间,淮东诸地悉被攻克,张士诚的势力也被压缩至江南浙两地区。

    之前定下的第一步灭张士诚的战略,基本实现。】

    【元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大军继续推进。

    徐达依然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共统率二十万大军,出征讨伐张士诚。

    张士诚以平江为中心,以湖州、杭州为其羽翼,抵抗着徐达和常遇春的进攻,甚是难缠。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徐达认为湖、杭两州乃张士诚的左右臂,若他的左右臂皆被斩断,那么平江自然唾手可得。

    于是,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