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没所言,言必中

    第278章 没所言,言必中 (第2/3页)

人跟三国时候的一个人很像!”

    “仅仅把刘穆之归于谋士,或许稍微有些狭隘了。”

    “刘穆之洞察时局,高瞻远瞩,是个不可多得的战略人才啊!”

    【义熙六年(410),刘裕带兵北伐南燕之时,广州刺史卢循起兵造反,刘毅率军拒之。刘裕担心刘毅不是对手,写信相约共同平叛,结果刘毅一意孤行,导致全军覆灭,若不是刘裕、刘穆之回援及时,东晋都城建康可能又一次沦陷。

    平定卢循之乱后,刘裕还安慰勉励刘毅一番,不过两人早已经是貌合神离了。

    刘毅对刘穆之每每所言必中十分痛恨,常常劝说刘裕夺了刘穆之的权。

    可刘裕不是傻子,怎么会听假想敌的一面之词而自断双臂,却反而因此更加信任的刘穆之了。】

    【刘穆之看出了刘毅“不能居下,终为异端”,因此提醒刘裕做好防范。

    刘穆之辅佐刘裕扩大势力,起用那些被刘毅排斥的人。

    谢方明和蔡廓原本是刘毅的死党,看到刘毅失势后,这两人拜访了刘穆之。刘穆之于是向刘裕推荐二人,刘裕都给予重用。

    义熙七年(411年),刘裕觉得铲除刘毅的时机成熟,于是亲征刘毅。

    出征前,刘裕以豫州刺史诸葛长民监太尉留府事,刘穆之为建威将军辅佐诸葛长民处理政务。】

    【诸葛长民是参与京口起兵的老人。

    此时他看到刘裕铲除异己,于是有了兔死狐悲之感。

    诸葛长民私下里对刘穆之说:“人间论者谓太尉与我不平,其故何也?”刘穆之看出诸葛长民有谋反之意,为了麻痹他,刘穆之宽慰到:“相公西征,老母弱弟委之将军,何谓不平?”

    诸葛长民在刘穆之的忽悠下,打消了趁机谋反的打算。不久后刘裕平定了刘毅的叛乱,回师京城。

    刘穆之早已向刘裕通报了诸葛长民有谋反之意,刘裕回到京城后,召见诸葛长民,趁其不备将他杀死。】

    【铲除权臣后,刘裕将打击的目标锁定为东晋宗室。

    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因为是宗室出身,又有贤名,因此颇得人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