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太子

    第641章 太子 (第2/3页)

太子,让太子变得优秀。

    但是李世民的想法虽然好,可是他却不明白,学识渊博、声望卓众这和他能不能当好老师没有半毛钱关系。

    学识渊博,声望卓众,只能说明他本人聪慧,学习认真,他的老师教导的好,但是却不代表他本人会教育学生。

    而李世民选择这些人恰恰就是不会教导学生的人。

    以前李纲为太子太师的时候,因为其在前隋就曾教导太子杨勇,知晓如何教育学生,因此李刚和太子相处的很好。

    李纲因为脚疾只能乘着轿子进宫,于是李承乾亲自将自己的老师引上殿并恭恭敬敬地行礼,又向其虚心请教,态度极为礼敬。李纲病逝后,承乾亲自为老师立碑。

    师徒相处极为融洽,太子的表现也让李世民满意。

    可是李纲病逝之后,接任的几个大臣就和李纲完全不同了。

    王玄景虽然是太子太傅,但是因为国事繁重,三天才会抽出一个时辰教导太子,更多的时候,则是由其他人来教导太子。

    王玄景发现有这个苗头还是因为自己的儿子告知,魏王多次邀请他前去赴宴,王成岳作为太子侍读,当朝宰相王玄景的儿子,魏王屡次邀请他赴宴是要做什么?

    王成岳不是傻子,更何况他还极为聪慧,一眼就看穿了魏王的小算盘。

    作为藩王和当朝宰相相交是很犯忌讳的,于是他就想要走迂回路线。王成岳没有去参加魏王的宴会,甚至连魏王派来的人都没有见。

    当得知儿子被魏王邀请之后,王玄景心中立刻升起警惕。在他看来,李承乾虽然不够聪慧,远比不上李世民,只是中人之姿。

    可是这天底下有几个人能比得上李世民的?更何况是皇帝?

    至于说立长立贤,在王玄景看来,什么是贤?怎么判断贤明?谁又有资格来判断贤明?

    当年的杨坚天资聪慧,可以说历代帝王中,比他聪慧的没有几个,这是不是贤?可他即位后干的是什么事?

    更何况,这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