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免死金牌

    第134章 免死金牌 (第1/3页)

    张昭没有立刻回答,只是沉默着,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孙权轻轻将表奏和公文都放回了桌案前,并且按照发放的重要程度,依次做了排列。

    “记得当年任阳羡县县长之时,张公以权年少,明明身在吴郡,还时常写些书信对权谆谆教导,只是后来出了事后,张公也就鲜少再有教导之言了。”回想起这些往事,孙权却十分感慨,当年的他便是犯了错,也都有兄长为他兜底。

    “孟子之言‘父母俱在,父母无故,一乐也。’然如今父兄皆已不在,独留寡母可奉养聊慰藉。‘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而权愧怍之人,却多有余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然,江东之地,英才虽多,却不得其用。长兄所留遗命,的确是‘路漫漫而其修远兮’!”

    张昭眼里晦明不辨,语气依旧十分冷淡,“二公子既然今日来了,又同在下说了这么多话,想来也不是单纯来寻在下寒暄闲话,二公子不妨直言。”

    “明日一早,权会列兵而出,巡查军营,敢问先生,可愿与权同去?”孙权目光灼灼,在等张昭的一个答案。

    张昭却反问孙权,“若在下随行公子而去,公子意欲如何?若在下不愿随行公子而去,公子又意欲如何呢?”

    孙权道,“若先生与权同去,自是为兄长、为权稳固军心;若先生不肯随行,也是留于郡中,为权稳固后方内政。”

    张昭却摇头,“错了。若在下与公子同去,则是为二公子笼络江东士族之人心,引江南英才为二公子所用。若在下不肯随行,则是悖逆君侯之遗命,已生异心,当诛杀以免除后患,再不济,也该是以其余诸公替代之,幽禁至死。公子如此想,也该如此做。”

    孙权眼神微冷,“先生身份贵重,权不敢如此。”

    张昭却道,“二公子以为为何在下在二公子和三公子之间,想选三公子?”

    孙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