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四章 (第2/3页)

在他并没有没话找话,一路上没有什么尴尬,只是车里有些人的目光显然的透露着讶异。范文静跟Johnson打了招呼,也坐在并排的另外一边座位上。不时打量着陈静和Johnson。

    ”你学过法语吗?“Johnson刚开口就看见陈思拿起手机打电话。

    ”楚离?“陈思喊了一声,”你在哪?“……“这,我已经上车了……“哦,这样啊。谢谢啊,发挥一般,有些紧张。”……”我先回去了,你路上小心。“车上人很多,而且特别安静,陈思只好匆匆挂掉电话。有些后悔刚才把手机调成静音。

    ”你刚才说什么?“

    ”我问你是不是学过法语?“

    Johnson并不是特别善谈,可能这是理工科学生的通病。而且国语有些磕碰,更加增加了沟通的难度,有时候实在听不明白,范文静听不下去了,就加入谈话。范文静还穿着主持的衣服,头发挽得高高的,上面撒了些和Johnson头上一样的闪闪发光的亮片。车内灯光熄灭,车外的霓虹照进来,陈思看着两人,觉得特别像一对新人。就打趣说:“你们好像新郎新娘啊。”

    范文静捂着嘴笑着,盯了一眼Johnson,后者却面无表情。

    Johnson听说陈思居然是大三辍学,感觉很不可思议。一再追问,陈思也没有告诉他陈静的事,只说自己个人原因。Johnson直呼“好渴丝呀,好渴丝”。又说香港学法语的地方很多,如果陈思有兴趣,他可以找导师,安排陈思进某某学校,陈思没有说话。

    Johnson年纪不大,英国留学的他在TMK香港的研发中心任职,由于工作需要,几乎长期指派在东莞,虽然只是第二个年头,但是在TMK已经和管理层十分熟络。简直是希望之星。

    在公司里,内地的管理人员是不敢招惹香港人的。如果香港人要打内地人的小报告,几乎百发百中,所以对于他们,只有巴结的份。内地的工程师和他们相比,总是信息不对称而吃些亏头,绝大部分对外的联络,不管是美国日本的研发中心,还是欧洲澳洲的供应商,都偏向通过香港人来完成,因此第一手的资料他们有先发制人的优势,除少数特别个例(比如孙宁楚离和Jerry,Stefano)。但是从能力上来说,国内985,211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完全不输,可从工作强度上来说,内地的就绝对强了很多倍。但是到头来,升迁方面,香港籍的还是会快很多。在这种环境下难免滋生出不公平,而相对于香港的工程师,虽然是同级别,优越感是很强的。而最让本土同胞忿忿不平的,是另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就是很多女孩子会一窝蜂的围着他们。无论对方胖瘦,丑帅,矮高,贫穷富有,也不管三十还是四十,或者五十。几乎就是有人会贴上去。这也给了他们莫可名状的自信,不管自己胖丑矮穷,依然觉得自己“人见人爱,车见车载”。

    而Johnson这样,年轻,长得不错的就更加吃香了。虽然几乎没有人知道他的家境,背景,可并不妨碍他真的人见人爱。

    陈思下车后,Johnson坚持要送自己回宿舍。还说什么一个绅士怎么允许这么晚让女士单独回家呢?一路上,尴尬得无话。陈思只好问问他学的什么专业,结果话匣子几乎应声而开。Johnson恨不得从小学开始讲。最后到了宿舍门口,也没有讲完高中。陈思也没太听明白,只记得他说通识教育选了什么全球化,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