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各凭本事

    第三十五章 各凭本事 (第1/3页)

    《泰晤士报》“这个政策有着惊人的效果”,“让英国和法国公众对奥斯曼帝国的看法大为改观”。

    与英国人的吹捧不同,老辣的梅特涅亲王断定麦吉德的改革,不过是装点门面的小把戏而已。

    因为这个花厅御诏的时间点太奇怪了,正常来说国家改革都会是平稳期才会进行。

    而现在马哈茂德二世刚刚过世,前线大败,与埃及的战争前途不明,周围更是虎狼环伺,处于风暴中心的奥斯曼居然要改革。

    这毫无疑问这一招是以退为进,奥斯曼的崩溃显然不符合英国的利益。麦吉德清楚他此时只能向英国求援,俄国出兵一定会趁机索取更大的利益,那样奥斯曼帝国就更加被动。

    可英国似乎打算按兵不动,那他就摆烂,让英国人动手。而且就算麦吉德想要靠奥斯曼自己的力量,扭转颓势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首先奥斯曼帝国已经损失了超过半数的海军,若是再和埃及发生海上冲突肯定必败无疑。

    其次北线的部队一旦南撤,俄国、奥地利帝国都可能会参与这场瓜分奥斯曼的饕餮盛宴之中,到时候就算英国出手也搬不回局势了。

    索性直接摆烂,如果英国真不出手,那就和埃及单方面媾和,毕竟现在形势比人强,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奥斯曼的体量依然远大于埃及,只要给他足够时间改革,一定可以训练出一支能打败埃及人的军队。

    不过梅特涅也在其中嗅到了一丝机会,也许这位聪明的苏丹会愿意和奥地利做一笔交易,用毫无价值的波斯尼亚换取奥斯曼帝国的和平。

    但无论如何,由于花厅御诏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欧洲人来到奥斯曼帝国,寻求机会,他们希望能在这重生的帝国中获取好处。

    花厅御诏在奥斯曼国内非天方教的臣民中间掀起了一股参军热,无数异教徒和地位低下的少数民族宣布为奥斯曼帝国而战。

    同时大量的游击队在埃及军队的后方出现,严重地阻碍了埃及军队前进的步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