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捷报(下)

    第七十三章 捷报(下) (第3/3页)

给联邦提供一笔可观的收入。

    此时的奴隶市场,黑人的价格为600美元,印第安人的价格为50美元,白人契奴的价格为200美元,这些埃及人怎么说也可以卖到100美元。

    这次行动一共“拯救”了3000多名埃及人,这可是30多万美元啊。

    “真是一笔划算的善举。”马丁·范布伦如此评价道。

    美泉宫,弗兰茨书房。

    “亲王阁下,我觉得是时候慎重考虑和英国人的同盟关系了。战局已经扭转,如果我们继续削弱埃及,那么英国人便不再需要我们的帮助了。”弗兰茨说道。

    “埃及人还有近20万军队,没那么容易完蛋。我们打击埃及可以持续提高奥地利帝国的影响力,以免宵小之辈的窥伺。想要让这次五国会议开得成功,我们就要展现出足够的力量。弗兰茨大公,您可是提醒过我的。”

    梅特涅现在对于局势十分乐观,他的自信源于奥地利在海陆两面战场上接连取得胜利,也是由于西波斯尼亚的成功“殖民”。

    西波斯尼亚的克罗地亚人口短时间内翻了一倍还多,波斯尼亚人也大多选择了改教,这对他们来说并不困难,毕竟一回生两回熟嘛。

    西波斯尼亚的奥地利化,要远比想象中快得多。

    对贝尔格莱的改造也十分成功,塞尔维亚政府迁走了大批塞尔维亚人,留下了大片的无主土地,这让奥地利的迁入计划变得十分顺利。

    迁入的移民可以获得一块相当大且肥沃的土地,这样一来就吸引了大批能服兵役又无地可耕的奥地利青年。

    迁入计划的消息同样传到了德意志邦联中,“服兵役给土地”,这种优厚的条件,让那些在德意志邦联中混得并不好的人十分心动,通常都是举家前往奥地利。

    而其中临近奥地利的南德三国人民自然是最大的受惠者,毕竟南德意志三国是出了名的穷外加土地贫瘠。

    奥地利的要求很简单,会讲德语会种地,愿意服兵役。这对于当时南德的穷人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一样。

    当然为了让贝尔格拉德真正成为奥地利的土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跟上,道路、桥梁、医院、学校、教堂等一大批公共工程正在计划之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