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动荡的世界

    第十六章 动荡的世界 (第3/3页)

于同时加入了德意志关税同盟和亚平宁关税同盟。

    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那些反对的声音很快就消失不见了。克拉科夫是波兰曾经最繁华的城市,但此时一条铁路却决定了它的生死存亡。

    如果能扩大和奥地利的贸易,那么它就能继续昔日的繁荣,但拒绝了就将成为无根之树,早晚都脱离不了枯萎的命运。

    只不过当铁路建成之后,克拉科夫自由市也将不再自由,而是受奥地利控制的一颗棋子。

    这自然会引起一部分贵族的不满,但是他们很快就被“说服”了,要么用道理,要么用物理。

    至于想阻止这一切发生的波兰复国军和波兰民盟成员,要么被驱逐,要么被淹死在维斯瓦河里。

    普鲁士,西里西亚。

    作为普鲁士的纺织业中心,腓特烈大帝最宝贵的遗物,曾经对霍亨索伦的家族最忠实的省份。

    此时的西里西亚拥有普鲁士50%的纺织工业,同时也是对于税收贡献最多的省份,包买制度已经在此执行了接近一个世纪。

    (普鲁士1740年从奥地利手中夺走西里西亚,此时正好是1840年。)

    包买制度曾经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商人将纱交给织布工,而织布工则在家中生产预定的衣物。村舍工人根据织品的质量领薪,织品在漂白与修整后由商人售往国内外市场,在过去的很多年里一直支撑着普鲁士的经济。

    然而拿破仑战争结束之后,普鲁士的纺织品市场就一直受到英国和俄国的双重冲击。大量廉价的纺织品充斥着普鲁士的市场,其中损失最为惨重的自然是西里西亚这个纺织业中心。

    之后普鲁士建立了德意志关税同盟,然而奥地利的加入,彻底打破了西里西亚人的幻想。

    奥地利的商品通过萨克森疯狂涌入普鲁士,同时萨克森也是纺织业大国,再加上美国人的棉花断供,更是让其苦不堪言。

    不过最痛苦的并不是没有原材料,没有市场份额,而是普鲁士政府要求的赋税并没有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会发生什么,大家可想而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