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第一次圣彼得堡会议

    第十七章 第一次圣彼得堡会议 (第2/3页)

想拿,但是无奈帕麦斯顿这人太强势,又睚眦必报,无论是梅特涅,还是海因里希·冯·比洛都不想弄自己一身骚。

    当然白捡的收入,他们也不会轻易放弃的,一旦看到机会还是像狼群一样蜂拥而至的。

    法国在和西班牙结盟和联姻之后,他们都觉得自己不过是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已,无论是英国人,还是俄国人都是他们的障碍而已。

    但皮尔勒·埃尔伯爵觉得此时既然已经上了谈判桌,就该为法兰西谋求一个更有利的条件。

    反观帕麦斯顿则是依旧不依不饶,他已经习惯了将对手逼得走投无路,最终不得不同意他的条件。

    “俄国凭什么?就凭在南俄大草原上的六十万步兵吗?从塞瓦斯托波尔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航程是多少,您知道吗?这又要花多少钱,你清楚吗?”

    涅谢尔洛夫其实对阿根廷的情况一概不知,他只知道在欧洲除了英国,俄国再无对手,此时竟然被问得哑口无言。

    梅特涅都有些看不下去了,俄国的外交大臣怎么能如此废物。其实这都是沙皇尼古拉一世的锅,由于他登基时元老院那场叛变,导致他极其不信任文官。

    于是乎俄国中枢的大臣几乎都是军官出身,他们可能会对沙皇个人十分忠诚,但是对于自身负责事务实在是一团糟,而且贪污之风一点也不逊于法国。

    这个时候皮尔勒·埃尔伯爵突然开口。

    “区区一个拉普拉塔需要六十万大军?莫非罗萨斯这个暴君的背后是你们英国人在撑腰?”

    帕麦斯顿并不怕战争威胁,但是不能让法国占据舆论的上风,立刻反驳道。

    “罗萨斯爵士是一个体面的绅士,你们法国人派兵入侵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究竟谁才是暴君?”

    当时的欧洲人对于阿根廷和罗萨斯的了解都不多,所以帕麦斯顿随便说了几句之后,整个舆论的形势又开始逆转,大家纷纷谴责起法国人的入侵行为来。

    毕竟拿破仑战争时期,法国干的这种事并不少。

    “罗萨斯是个禽兽,还是绅士,伱们英国人不应该更了解才对吗?我们法国支持俄国提出的国际共管。”

    其实皮尔勒·埃尔伯爵早有准备,虽然这场谈判的结果并不会取决于罗萨斯是否是暴君,但证明其残暴本质还是有利于法国的。

    皮尔勒·埃尔伯爵支持国际共管其实是有自己的打算,那就是先想办法将英国人养的罗萨斯这条狗干掉,再想办法扶植一条属于自己的狗。

    很快罗萨斯那些狗屁倒灶的事就被公之于众了,虽然他在南美洲算不上什么罪大恶极的暴君,但是在和平了数年的欧洲还是独一档的存在,几乎可以与尼禄、塞琉古二世这些古代暴君相提并论了。

    其实之前法国人在出兵远征的同时就已经做好了舆论工作,但是这些努力被各国选择性地无视了,因为法国人仅仅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进行宣传,如果没有弗兰茨一直在暗中帮衬恐怕还真会被帕麦斯顿蒙混过关。

    (此时的法国人非常骄傲,他们觉得巴黎就是世界中心,)

    此时英国人的情报工作做得也非常差,哪怕是到了谈判桌上,帕麦斯顿也觉得罗萨斯是个好人。

    当然罗萨斯是不是好人,英国的立场都不会改变,这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此一来让法国人占得了先机。

    法国人的地位一下从入侵者提升到了拯救者,英国此时唯一的仰仗便是债务问题,这个角色并不光彩。

    帕麦斯顿恼怒于皮尔勒·埃尔伯爵的揶揄,但是此时英国最好的选择就是和法国在私下里瓜分阿根廷,而不是搞什么国际共管。

    但他首先要将俄国人排挤出场,才能坐下来和法国人慢慢谈。

    “既然拉普拉塔总督区可以采用国际共管的方式,那么海峡问题为什么不能这么解决?”

    海峡即指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此处关乎黑海舰队的存亡。

    帕麦斯顿旧事重提就是要让俄国人自乱阵脚,因为海峡问题确实关乎国家兴亡和世界政治局势的大事,涅谢尔洛夫根本拿不了主意。

    其实就涅谢尔洛夫个人而言,同时也包括了很多俄国的亲英派都觉得海峡问题应该放弃《温卡尔-伊斯凯莱西条约》带来的便利条件,和接受英国人的提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