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人不可貌相

    第一百零五章 人不可貌相 (第2/3页)

面对如此赞誉,如此厚待,法拉第却严词拒绝了。

    最后哪怕是获封爵士,他也从不以此自居。

    当弗兰茨的使者自以为是地讲出那些优厚的条件时,便注定这次的失败。

    尤其是在罗伯特·皮尔上任之后,他对英国的科学界非常重视,根本就不给弗兰茨见缝插针的机会自然只能先放弃等待合适的时机。

    不过弗兰茨也不是全无收获,他在难民名单上发现了齐纳布·格拉姆的名字。

    这位老兄是人类历史上歪打正着的典型,他的发明与其说是发明,不如说是一个发现。

    他在一次展览中偶然接错了线,即把别的发电机发的电,接在了自己发电机的电流输出端。

    这时,他惊奇地发现,第一台发电机发出的电流进入第二台发电机电枢线圈里,使得这台发电机迅速转动起来,发电机变成了电动机。

    然后便打破了人类使用伏打电池的瓶颈,开启了历史的新篇章。

    虽说有很大的运气成分,但这也是千百次实践得来的,而且他本身也确实很有才能,可以改造交流发电机(但当时并未引起重视)。

    此人会出现在难民名单上说来话长,他的父亲是比利时的一名公务员,生活在热埃–伯德内地区(在列日)。

    不过由于历史有些改变,比利时在卢森堡危机之后便遭到了瓜分。而奥地利分得了原本属于比利时的列日公国,在一番大清洗之后他的父亲下岗了。

    弗兰茨并不想搞什么大换血,但是奥地利帝国的高层却对新领地并不放心,各种隔空指挥弄得怨声载道。

    大换血只是他们的骚操作之一,其他诸如改革税制、改革兵制、建立军事要塞之类的简直让弗兰茨的血压升高,几乎是将他的既定策略全盘推翻了.

    因此格拉姆的父亲没有了生活保障,但是却意外地有冒险精神,便卖掉了家产去和人做生意。

    这种不出意料地被骗了,血本无归的格拉姆一家只能申请了难民庇护举家前往奥地利,甚至不得不考虑移民海外。

    因为格拉姆的成绩很差,父母又再难生育,也没有一技之长。奥地利政府巴不得将这种人扔到殖民地或者匈牙利去自生自灭。

    好在弗兰茨一直在寻求研究发电机的人才,早就将其列为重点目标。只不过由于其学习成绩太差,奥地利的情报机构再三确认才敢向弗兰茨报告。

    这位历史上能留下姓名的科学家的成绩真的很烂,烂到很难让人相信他会成为一位科学家的程度。

    全班五十个学生,他排名第四十九,几乎所有老师对他的评价都很差。

    弗兰茨看了看这一家子废物,几乎找不到什么理由将其留下。索性便不找了,弗兰茨会资助格拉姆。

    不过在此之前他还是打算亲眼见一见这位天才,结果第一印象是17岁的格拉姆还不及13岁的弗兰茨高。

    虽然穿上了一身干净的衣服,但总是给人一种很邋遢的感觉。不敢抬头看人,显得十分怯懦。

    然后便开始了一些简单的测试,当然都是由专业人士进行,虽说简单,但那只对少部分人而言。

    结果不出所料这位格拉姆和他的老师们评价的一样几乎一无是处,但是唯有在机械组装方法有些异乎寻常的天赋。

    一只复杂的机械钟,里面有上百个零件,按照的图纸就有七八张。但格拉姆只是看过机械师拆过一次,就能完美地重新组装起来。

    这种天赋让已经有四十几年从业经验的机械师高呼“不可能,一定是他经常拆卸这种机械钟,或者是常年在钟表店工作才能做到这种程度。”

    于是乎老师傅换了一件更复杂的东西——巴贝奇差分机,虽然是早期款,但复杂程度也不是普通钟表能比的。

    一个半小时之后,格拉姆将那台简易差分机拼装出来了。

    弗兰茨只能感慨“这就是天才吧!?最起码这记忆力和联想能力已经远超常人了。”

    然后弗兰茨将此时最新式的发电机拿给格拉姆看,希望他能给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这当然是痴人说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