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圣诞节

    第九十章 圣诞节 (第1/3页)

    1845年12月25日,圣诞节。

    这一天维也纳的大街小巷里从早晨起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景象,到处都是身着绿衣、绿帽,架着马车的圣诞老人。

    十九世纪的圣诞老人还不是我们后世熟知的红衣、红帽、雪橇、驯鹿。

    实际上欧洲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国家圣诞老人的形象和身份是不同的,有的时候是头顶光环,手持皮鞭的主教;有的时候是满脸愁容,但是身强力壮的农夫。

    有的时候是毛发旺盛,大腹便便的野人;在德意志部分地区曾经还是个满口铁牙的可怕巫婆。

    现代圣诞老人的形象起源于美国,1821年美国作家威廉姆·吉莉的《儿童之友》中首次提出红衣、红帽、雪橇、驯鹿这一形象。

    不过到了奥地利,这一形象就要改改了。首先雪橇、驯鹿这两样东西在奥地利就很难见到,所以直接换成了最常见的马车。

    其次红衣、红帽在奥地利人看来那是属于西班牙的颜色,前者更喜欢绿色,认为其代表了幸运和美好。

    然后便是身后背的袋子,在德意志地区这种肩扛布袋的形象通常会被认为是农夫或者是盗贼。

    所以布袋改成了用彩纸包装的箱子,其实这也是为了消耗库存,实际上奥地利的彩色纸销量远不及预期,而这些彩纸居然还有保质期的。

    弗兰茨这是第一次知道原来纸也有保质期,这个时代由于技术所限超过六到八个月彩纸就会自然掉色

    与其放在仓库里烂掉,倒不如拿出去炫耀一下。

    历史上奥地利帝国就经常这么干,甚至是向银行家借钱显示国力,俗称“打肿脸,充胖子”。

    满大街的圣诞老人实际上或是弗兰茨名下公司的雇员,或是主动申请来帮忙的教士。

    罗马天主教实际上不承认这种异化的圣诞老人形象,他们认为只有圣·尼古拉斯主教才是真正的圣诞老人。

    不过罗马教廷的事情,关奥地利什么事。奥地利教会在弗兰茨的改造下,早就和正统天主教分道扬镳了。

    所以弗兰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