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一拳打在棉花上

    第九十八章 一拳打在棉花上 (第2/3页)

都占领了险要的地形,而印度殖民地全是平原根本无险可守,所以之前亨利·哈丁为了稳妥起见想要用2-3年时间在锡克帝国外围造一圈包围网将其围死。

    但是现在包围网没有造完,阿富汗人还从另一个方向打了过来,再加上身后茫茫多的叛军。

    所以亨利·哈丁只能是向伦敦求助,然后便是固守待援,至少不能将印度次大陆的控制权丢掉,这是他的底线。

    只不过亨利·哈丁万万没有想到,阿富汗人在撤兵之后在卡拉特汗国进行了一段时间高强度地烧杀抢掠,然后就撤兵了....

    阿克巴汗在临走时还烧毁了山间的栈道,完全断绝了短期内再次入侵的可能,顺便坑了锡克帝国一把。

    与此同时锡克帝国内部再次发生内斗,金达皇后和她的情人在王都内策划了一波大清洗,结果事情败露。

    结果是王都三分之一被烧毁,近万名士兵和军官死于这场内斗。

    亨利·哈丁在反复确认事件的真伪后进兵锡克帝国,这一次势如破竹,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攻进了锡克王公。

    此时的金达皇后还想谈判,不过亨利·哈丁直接将其和锡克帝国的末代皇帝送去了德里。

    锡克帝国也不得不放弃其宣称,降为王国,受英国东印度公司管理,全面实行殖民地的来特瓦尔制。

    来特瓦尔制是英国殖民当局在印度实行的一种土地税收制度。「来特」是印地语对农民的称谓。

    十九世纪初,英国殖民当局在孟买和马德拉斯直接向农民征收占收成三

    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土地税,到了后期甚至发展到土地收成的三分之二。

    实际上这是一种土地兼并的手段,同时也是印度次大陆人口增长缓慢(相对)的重要原因之一。

    英国攻占古吉兰瓦拉(锡克首都)的消息传来之后,仅仅过了几个月的时间,那些印度土邦的叛乱就销声匿迹了。

    没错!是销声匿迹,因为那些土邦王公们根本就不承认参加过叛乱,他们不过是为了「自卫」而已。

    然而那些从四面八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