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英法的妥协

    第56章 英法的妥协 (第3/3页)

怀心思的小派别。路易·菲利普在位18年已经换了17届内阁,其动荡程度可见一斑。

    “民主派”和共和派此时也登上了历史舞台,军队之中同样山头林立,比起政治派别,个人派系更为常见。

    比如首相苏尔特为首的骑墙派,他们谁都不想得罪,同时又坚定地维护着自身的利益。

    国内的工人罢工和农民起义也不时发生,殖民地的混乱更是到了可怕的程度。

    不过此时路易·菲利普觉得此时的局面还可以勉强控制得住,但要是再发生战争那可就不知道了,他不想冒任何风险,一次都不愿意。

    两州之地也不少了,比比利时那次要好,至少他没有损兵折将。而且路易·菲利普觉得自己发现了一个人才,夏尔·杜夏特这位草根崛起的将领。

    前者觉得可以利用后者分化瓦解波拿巴派,后者也觉得前者将是自己最大的垫脚石。

    于是乎1847年维也纳会议顺利召开,并且取得喜人的成绩,为欧罗巴的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五大列强均派人参加,除英法之外,各国首脑齐聚,是1815年维也纳会议之后的第一盛况。

    从此瑞士从地图上消失,与会的大多数国家都获得了新的版图,即便是没有获得土地也有金钱作为安慰奖。

    弗兰茨则是坐在鹰堡之中愣愣出神,历史上奥地利曾经三次尝试夺回祖地,但均以失败而告终。

    最后为了不让龙兴之地被瑞士人改成公厕,哈布斯堡家族不得不每年向瑞士缴纳修缮资金,以保护这座久经沧桑的建筑。

    后世的鹰堡弗兰茨去过,是一座建在山中不起眼的小城堡。然而此时它已经成了一座废墟,弗雷·荷洛赛的最后一道命令是将鹰堡焚毁。

    如果不是弗兰茨要收回它,这座小城堡会作为古迹一直保存到21世纪。

    不过现实是自己的敌人就是这样的无耻,不是拿自己的民众开刀就是拿一座不会动的建筑出气。

    所以当弗兰茨得知弗雷·荷洛赛并没有自焚而死,而是选择了中途逃生之后,弗兰茨有了些特别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