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落井下石

    第32章 落井下石 (第2/3页)

尼西亚的最高司令官阿洛伊斯·帕尔菲和其麾下的五万大军当猴子一样戏耍。

    如果不是双方兵力差距过大,同时运气不佳,加里波第还真有可能将维罗纳占下,这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

    要知道维罗纳可是座坚城,阿洛伊斯·帕尔菲的履历虽然有造神的成分,性情也十分古怪,但是他绝非完全的无能之辈。

    不过随着弗兰茨和阿尔布雷希特大军的赶到,威尼西亚已成大厦将倾之势,这并不是加里波第一个人能挽救的了的。

    弗兰茨在威尼斯取得的胜利,对于奥地利帝国中央政府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剂。

    在开战之后那些民族主义和立宪派都销声匿迹了,毕竟如果他们再闹下去,那么奥地利政府完全可以用他们的套路将他们送到战场上。

    然而局势稳定之后,维也纳政府要处理的第一批人就是他们。这帮人之前哄抬物价就连官员都没法保证每天三顿饭,做饭都不敢多放盐。

    帮派分子都敢骑在秘密警察和宪兵头顶上拉屎,现在形势逆转,那可怪不得人家连本带利都收回来了。

    之前鼓动所罗门·罗斯柴尔德当立宪派话事人的那群资本家又找上了所罗门。

    这一次所罗门可没有客气,他直接叫宪兵抓人。毕竟他罗斯柴尔德家族可不是乱民,而且趁这个机会家族的业务终于有了长足的发展。

    实际上从那次粮食危机开始,所罗门在维也纳的生意就没好过,这些年来奥地利帝国经济飞速发展,但他错过了几次关键机会。

    尤其是那次波西米亚的煤铁采掘业,直接让一个二流银行腾飞成了和他并驾齐驱的存在。

    所以整体来讲所罗门在奥地利的地位是在不断下降的,这次梅特涅下台作为犹太人的他也受到了波及。

    理由自然是和梅特涅狼狈为奸一起卖国,天地良心,犹太人明明没有祖国才对。

    不过这一次维也纳政府的反攻倒算让他很满意,维也纳的金融圈几乎被扫荡了一圈。

    那些曾经的竞争对手们,要么直接锒铛入狱,要么被迫接受重罚,有些关系比较硬,手腕比较高的也不得不给奥地利政府提供一笔长期低息,甚至是无息的贷款。

    实际上这一次维也纳政府的决心要比以往大得多,力度同样大得多,不过在所罗门混的高层圈子里看起来不明显。

    但那些底层的立宪派和自由派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但这些人的死活并不在高层的考虑范围之内。

    弗兰茨之所以非得和这些“小恶”过不去,并不是他欺软怕硬,而是他深知底层才是造反的主力。

    那些高层相比底层更了解社会运行的规则,而且深陷于利益网中间,他们在实际上会更加安分一些。

    而那些底层抗风险能力差,他们是最希望改天换地的一群人。弗兰茨并不是反对变革,他只是不想让变革变成单纯的洗牌而已。

    这次风波之中所罗门站对了位置,他不光赚得盆满钵满,甚至还收获了一枚维也纳政府颁发的荣誉市民奖章。

    (当时犹太人依然不被大多数人视为国民,所以荣誉市民奖章是他们能获得的最高荣誉。参军的除外)

    不过所罗门很快就犯起了难,甚至将自己锁在房间里。

    一切都是源于一条消息,匈牙利人已经准备造反了,他们的部队正在秘密向普雷斯堡前进。

    普雷斯堡是此时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甚至都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两座,是那座塞切尼大桥将其连在了一起。

    普雷斯堡不只是匈牙利名义上的首都,更是奥地利皇权的象征。

    此时匈牙利人无疑是在玩真的,奥地利虽然接连在威尼斯和伦巴第取得大胜,但是意大利联军的威胁并没有消散。

    这个时候匈牙利人骑兵造反,那么对于奥地利来说无疑是最坏的情况。其实作为名震十九世纪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一员,他的情报来源非常广。

    远在伦敦的侄子还给了所罗门一个准确的消息,英国人将会参战,不过目标不是奥地利本土,而是像拿破仑战争和西班牙王位战争时期一样,瞄准的是奥地利的海外殖民地。

    这两个消息加在一起,所罗门就不得不重新考虑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