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官员任命

    第38章 官员任命 (第1/3页)

    登基大典顺利完成,中间的插曲被人刻意忽略或放大了。

    报纸上都是关于罗马帝国的争论,以及登基大典和新的人事任免消息,匈牙利人的全力进攻被挤到了一个十分偏僻的位置。

    费利克斯·施瓦岑贝格出任帝国首相,这是一个没什么争议的任命。虽然他是一个改革派,但却是保守派心中的自己人。

    在1848年的动乱中,保守派或主动或被动地让出大量官职,弗兰茨并没有任由那些职位空缺而是直接赏赐给了他觉得不错的人选。

    这让保守派们疯狂抨击奥地利帝国腐朽的赐官制度,皇帝肆意妄为搞得全国上下鸡飞狗跳。

    当然他们是不敢骂弗兰茨的,于是乎这些黑锅全都丢到了已经退位的斐迪南一世身上。

    强者从不抱怨环境,除非环境对强者不利。

    他们的抱怨并不只是单纯的抱怨,他们要改变现环境,否则再过几十年新的特权阶级就会代替他们。

    如果是过去,这些人一定会直接撂挑子瘫痪整个国家,甚至起兵造反,又或者勾结域外天魔。

    然而此时弗兰茨掌握了军权,并且将那些他们寄予厚望的域外天魔打得满地找牙,在这位新皇近乎黑洞般的影响力面前他们本身的影响力就如同风中残烛般脆弱。

    赐官制度可以尽量保留皇权,以防官僚集团只手遮天,同时也能尽可能减少人才被埋没的概率,又可以拉拢贵族。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非常简单,只要将考核、任免的权力收归中央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弗兰茨不会把他们杀光,恰恰相反弗兰茨还要让他们来推动改革。

    这才是这项制度的最初目的,弗兰茨这样做也算是不忘初心了。

    当然为了让其合理化,弗兰茨还得配上一套相应的察举制度。察举制的问题不在于察,而在于不察导致大量朋党不经考核直接为官。

    弗兰茨要的是唯德唯才,并不想要一群只会考试的呆子,更不想要一群官僚集团的走狗。

    不过只有制度还是不够的,还需要监察和引导。

    他们也清楚弗兰茨不过是顶着仁善之名,行杀戮之实的恶魔。但普通人根本接触不到这些内幕,即便知道也不会和他们共情,毕竟杀得又不是普通人。

    考任制自然应该建立,并大力推广。赐官制度却不能废止,应该废止的是恩荫制度,不该弄出一人为官,全族皆官的闹剧。

    这在汉代也许是个无解的问题,但是放在十九世纪算不上什么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