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硬碰硬

    第42章 硬碰硬 (第2/3页)

言以对了,不过在弗兰茨看来亲王阁下对于政治还缺乏经验。

    俄国人垂涎德意志地区的市场已经很久了,但奥斯曼帝国的土地他们也不会放弃,最后俄国人大概率会选择全都要,一面假意接受条件寻求奥地利的支持,一面进入德意志市场。

    对于弗兰茨来说最合理的办法是快速结束内乱,重启贸易壁垒将俄国人拒之门外。

    由于奥地利帝国的传统,外加近期得出的实战经验,他们觉得防守更有利于奥地利帝国。

    施瓦岑贝格亲王并不是单纯的政治家,他之前一直担任拉德茨基元帅的副手,实际上是一位资深参谋,所以对战争有着相当强的话语权。

    其他大臣对于战争的事情插不上什么话,但是可以保证部门的正常运作完全有能力应付接下来的战争。

    奥地利帝国的经济恢复很快,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受到什么伤害。布拉格的叛乱根本就没出布拉格城,自然就不会影响到周边的省份。

    塔菲家族虽然也出资组建了地方卫队,但是摩拉维亚并没有发生叛乱,塔菲的父亲自然也就没有在战斗中被人打断腿。

    加利西亚有施塔迪翁伯爵镇守,而且那些刚刚在奥地利帝国分得了土地的难民们正对着这个帝国有着无比坚定的信仰。

    1848年加利西亚并没有受到风暴的波及,反而在高速发展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千年来无人能治的洪泛区成了万顷良田,百万难民落户于此,一座名为“迦南”的城市拔地而起。

    奥地利公国地区损失最惨重的就是维也纳了,其他地方都是小打小闹。维也纳之乱结束之后,这帮人都安静下来了。

    意大利地区是弗兰茨最先平定的区域,发生过大量密集的战斗,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

    不过北意大利地区最不缺的就是人,港口、铁路、工厂都运作正常,这对于国家来说就足够了。

    所以整个1848年的风暴对于奥地利帝国的正常经济结构影响微乎其微,再加上疯狂压榨殖民地,如果不是需要帮助其他国家,甚至会出现供应过剩的局面。

    不过不管怎么说此时奥地利帝国内部的声调能如此一致确实是个奇迹,毕竟在讨论对匈牙利出兵时尚且有人抱有幻想可以用和平的方式解决。

    但是对于与德意志联邦开战,却没有人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