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清歌讲述自身事

    第427章 清歌讲述自身事 (第3/3页)

原来这两桶水也是你亲手打来的,我却浑然不知,还要你帮忙磨面,真是错怪你了,应当对你深表感谢才是。”她言语中满含歉意与感激,同时又对太皓的侠义之举愈发敬佩。

    太皓见清歌言语之间那份淡然与坚韧,心中不由得对这位女子更多了几分敬佩。他凝重地回应道:“清歌姑娘,你救我于危难,理应是我感激不尽才是。若非你适才的机智与胆识,恐怕此刻我已被官兵再度擒获。”

    他望着清歌,深邃的目光中充满探寻,继而问道:“姑娘果真是七郎的阿嫂吗?”

    清歌颌首,青丝微动,她那清丽的面容上浮现出一抹淡淡的哀愁,对着七郎柔声道:“七郎,你先回家去吧,告诉阿娘我一切都好,上次送去的水还未用尽,待我磨完面,就会把空桶给你们送回去。”

    七郎乖巧地点点头,蹦蹦跳跳地离开了。清歌细心地将他送到门口,反复叮嘱道:“七郎,你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要提及太皓公子在我家的事情。”

    待七郎的身影消失在街巷的尽头,清歌缓缓合上门扉,回到了堂屋,面对太皓,她娓娓道来:“不错,我确实是七郎的阿嫂。原本我是与二郎结为夫妻,谁知造化弄人,二郎被征召入伍,不久便战死沙场。因我娘家路途遥远,孤身一人无力返乡,只能滞留在这北峰城中。为了生存,我……”

    听闻清歌因生活所迫,不得不委身于风尘,太皓心中的愤怒犹如火燎原野般翻腾起来。他想起了自己行走江湖,目睹世间疾苦,无数如清歌这般无辜之人因种种原因陷入困境,他痛恨这世道不公,决心誓要铲除这人间罪恶。然而,更多的却是对清歌的同情与怜惜,以及对自己无力改变这一切的深深愧疚。太皓握紧拳头,暗自发誓,定要找出一条出路,不仅要救自己脱离困境,更要帮助这些苦难之人摆脱桎梏,重获新生。

    太皓长叹一声,眉宇间满载苍凉与愤慨:“生逢乱世,江湖动荡,清歌姑娘你身处其间,亦是身不由己,挣扎求存,实属不易矣。”他眼中的光芒仿佛映照出烽火连天的战场,以及那战火之下,无数像清歌这样的无辜百姓,他们在生活的重压下,顽强地寻找着一线生机。

    清歌闻此言,黯然神伤,但她依旧保持着坚强的姿态,那双曾经描绘歌舞繁华的纤纤素手,此刻在空中轻轻一挥,仿佛在擦拭生活的苦涩与辛酸,她轻声回应:“能够在这乱世之中,每日还能看见升起的朝阳,感受黄昏的余晖,已是苍天赐予的极大幸运。我辈庶民,唯有以坚韧之心,承受着这乱世洪流的冲击,方能在这片疮痍的土地上扎根生长。”

    太皓听罢,心中波澜起伏,他深深地注视着清歌,感慨万分:“如果不是此次偶经此地,亲历这北峰城的苦难,我真难以想象,战争竟会让原本安居乐业的百姓生活变得如此艰辛,世道之残酷,令人扼腕叹息。然而,也正因如此,更坚定了我要在这腥风血雨中,为天下苍生谋一条出路的决心。”他的话语中,蕴含着一股热血豪情,恰似那武侠世界中,英雄志士对抗不公、守护弱小的无畏精神。

    清歌秀眉微蹙,眼中闪烁着关切与疑惑的光芒,向太皓追问:“太皓公子为何突然发出如此深沉哀叹,莫非有何大事将至?”她的声音虽轻柔,却如晨钟暮鼓,敲击在太皓的心头,激起一片涟漪。

    太皓目光灼灼,凝望着远方,仿佛已看到千山万水之外的帝都盛景,胸中承载着天下苍生的悲欢离合。他缓缓地道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也不见战乱频仍,天下黎民百姓如秋叶般凋零,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我此行正是要前往都城,欲借庙堂之高,直面九五之尊,将这民间疾苦、世间冷暖一字一句镌刻在圣上的耳畔,冀望朝堂之上能有雷霆之变,解救天下困厄。”

    太皓的话音未落,便已在空气中留下了沉重而坚决的回响。清歌听闻后,心中泛起一阵敬佩与忧虑交织的情绪,她认为太皓此举无疑是赴汤蹈火,但为了千万黎民的福祉,他甘愿涉险,这份侠肝义胆,实在令人心生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