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太皓欲登参卫山

    第429章 太皓欲登参卫山 (第2/3页)

年轻那会儿,江湖上的侠士络绎不绝地来咱家,求他打造各种神兵利器。如今,随着年岁增长,那热闹的场面是看不到了。”

    铸铁翁闻此言,脸上虽泛起一抹羞赧的红晕,但眼中却闪烁着骄傲的光芒,略带嗔怒地反驳道:“你这婆娘,说得好像我手艺退步了一样。要知道,参卫山上的八十一位大侠,每年都会如期而至,找我定制他们的兵器,这一点可不能否认。”

    老妪听罢,抿嘴笑了笑,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好好好,除了那八十一位神秘的侠客,的确没有其他人再来找你了。可是,那参卫山上的大侠究竟是何来历,每年需要这么多兵器,谁知道他们是不是在做些什么见不得光的事?倘若有一天捅了篓子,连累到你,到时候有你好受的。”

    铸铁翁听后,神色一正,眉宇间透出一股凛然正气:“休得胡言乱语,参卫山乃是武林中的名门正派,他们怎会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来?我铸的兵器,只会用来斩奸除恶,匡扶正义。”话语间,他仿佛看到了自己打造的每一件兵器,在江湖儿女手中熠熠生辉,守护着世间的和平与安宁。

    太皓听罢,眼中闪烁着猎奇与探索的火花,他追问道:“这参卫山,传闻之中宛如仙境,却也似龙潭虎穴,不知它确切的位置在哪里?”

    铸铁翁见太皓对此山兴趣浓厚,遂抬起手中的茶碗,轻轻一指远方的巍峨山峦:“此山便位于那地平线的边缘,朝霞初升或夕阳西下时,常有金色霞光在其顶峰闪耀,那就是参卫山。我们这座村落之所以能在战乱不断、干旱贫瘠的年代里仍能维持基本的生活,全赖参卫山上那一群豪杰。他们每隔一段时间便会送上丰富的物资,作为我们为其打造兵器、缝制衣甲的回馈。”

    太皓听闻,心中暗自称奇,赞叹道:“原来如此,这参卫山竟如此特别,既是村民们的守护者,又充满了神秘色彩。”

    老妪接着回忆道:“想当年,那山上的野菜遍地,野猪成群,我们都会上山采集打猎。自从那八十一位大侠相继进驻参卫山后,村民们再也不敢擅自上山,仿佛那里成了禁地。”

    太皓听罢不解,追问:“为什么村民们不能再上山了呢?他们在山上又在做些什么事情?”

    老妪摇头叹息,面露惶恐:“具体他们在山上搞什么,我们这些寻常百姓根本无从知晓,只知道从那时起,山下的生活就与之前截然不同了。”

    太皓的冒险精神被激发出来,他双眼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越是神秘,我反倒更想去参卫山上一看究竟。”

    老妪见状,不禁紧张地劝阻:“公子你可万万不可,那山上据说凶险异常,去了可能就有去无回。”

    铸铁翁不以为然,反驳道:“婆娘你这话就说重了,我上个月还亲自上山一趟,顺利完成交易,不是安然无恙地回来了吗?”

    老妪仍然心有余悸:“你可别忘了,坊间传说参卫山周边白骨累累,许多无辜百姓丧命于此。”

    铸铁翁微微皱眉,纠正老伴儿的说法:“那些过去的惨剧,皆源于参卫山旧时的侠客所为。如今山上居住的,大多是一批年轻的侠士,他们秉持侠义之道,早已非昨日之辈。”

    太皓听闻此言,对参卫山的历史变迁倍感兴趣,他接着问道:“原来参卫山上的侠客经历了多次更迭,前后有哪些不同的侠客群体,他们又各自留下了怎样的故事?”

    铸铁翁娓娓道来,语气中充满岁月的沉淀与记忆的斑驳:“总共也就住过两批不同的侠客,那时我还是个小伙子,参卫山上活跃着一批德高望重的老侠客,他们以武艺卓绝、行侠仗义闻名于世,是当时江湖中的一座灯塔。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老侠客一个个凋零而去,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寿终正寝,而他们的武学秘籍与江湖经验却未能得到妥善传承,以至于那段时间参卫山一度陷入了沉寂,成了空山幽谷,荒芜而冷寂。直至某一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