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勇太皓冒死觐见

    第443章 勇太皓冒死觐见 (第2/3页)

,低头回应:“陛下,朝中大小事务繁忙,奏折均由各部大臣处理,女儿并不具体负责此类事宜。”

    长襄女皇喟然长叹,指尖轻轻抚过床榻边缘,语气中夹杂着深深的忧虑与自责:“朕这些年疾病缠身,无力细致处理朝政,以致于国事日渐疏离,连咱们国家真实的面貌都模糊不清了。”

    青鸾公主见状,试图为母皇分忧,她娓娓道来:“陛下,据女儿推测,太皓所言未必就是事实。为查证真相,不如传唤负责接收各地奏折的官员,让他们详细汇报情况。”

    长襄女皇闻之,目光顿时锐利起来,她果断下令:“传令宰相都童,即刻进宫面圣,朕要听听他对此事的看法。”

    在等待都童宰相到来的这段时间里,紫宸殿内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息。此时,一名身手矫健的太监悄然入场,他手中捧着一只晶莹剔透的白瓷碗,碗中盛满了一碗黑褐色的汤药,药香浓郁,却透着几分苦涩。他步步趋近长襄女皇,声音低沉而恭敬:“陛下,您的药已熬好,请您及时服用。”

    长襄女皇并未因当前的紧张局面而忽视了自己的病情,她微微抬手,接过了那碗药。只见她面不改色,一仰脖,顷刻间便将那碗药液一饮而尽,那泰然自若的举止,恰似一位肩负江山社稷的女中豪杰,即使面对疾病的困扰,也能毫不动摇。

    时光在凝重的空气中流淌,仅仅过了半个时辰,只听得紫宸殿外一阵匆忙的脚步声,紧接着,都童宰相的身影赫然出现在殿门口。他身穿一袭素色官袍,神色庄重,快步走进殿内,对着长襄女皇拱手施礼:“微臣都童参见陛下。”

    长襄女皇收起刚才的严肃表情,转而展现出一副平易近人的模样,她询问道:“都童爱卿,近来朕听说有地方奏折上报,称国家民不聊生,此事属实否?”

    都童宰相听闻,眉头微皱,深思熟虑后,坦诚回应:“回陛下,自从去年朝廷调整分工,奏折的接收工作已不再由微臣负责,而是改由枢密院副使柳烟痕大人接手,具体情况,还需询问柳烟痕大人方可得知。”

    长襄女皇凤目圆瞪,眉梢间凝聚着不满与疑惑,声音中带着威严与不解:“都童爱卿,你身为一国宰相,如此重要的职责竟然交给了他人,朕看你是越来越不明事理了!”

    都童闻此言,顿时汗如雨下,惶恐地低下头,躬身辩解道:“回陛下,这确实是您当初的旨意。一年前,您因病体欠安,特命柳烟痕大人协理政务,其中便包括奏折的接收与初步处置,微臣不敢擅专,一切都依照陛下的安排行事。”

    青鸾公主适时轻移莲步,靠近母亲耳边低语道:“陛下,您忘了么?那时您时常头晕乏力,的确让柳烟痕大人帮您批阅奏折,以免耽误国事。”

    太皓闻此,深感朝纲紊乱,痛心疾首,他挺身而出,朗声道:“陛下,如今朝廷内外,许多官员职责混淆,无法各尽其职,以致百姓疾苦无人问津。草民恳请陛下查明真相,惩治那些欺上瞒下的蛀虫,尽快恢复正常的朝廷秩序,以解天下苍生之困。”

    长襄女皇闻此言,气极反笑,猛然一掌重重拍在龙榻扶手上,震得殿内金器共鸣,发出嗡嗡回响。她厉声质问太皓:“大胆太皓,你区区一介平民,竟敢指摘朝廷混乱,你可知其中详情?何处混乱了,你说来听听!”

    太皓双目炯炯,眉宇间流露出深深的忧虑与决然,他慷慨陈词:“回陛下,草民行走江湖,所见所闻,皆是百姓在饥饿与困苦中挣扎,甚至有人卖儿鬻女,只为糊口度日。至于北方突厥汗国,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不断集结兵马,意图蚕食我东方帝国疆域,这已是江湖与边关人人皆知的事实。而今朝廷中枢,宰相大人都失去了实际的决策之权,朝廷内外人心惶惶,权柄旁落,这样的朝廷岂能不说是陷入了混乱?倘若长此以往,国家必将风雨飘摇,濒临覆灭的边缘。”

    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