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勇太皓冒死觐见

    第443章 勇太皓冒死觐见 (第3/3页)

襄女皇听闻此言,秀眉微蹙,神色复杂地审视着太皓,似乎在掂量他话语的真实性。她喃喃自问:“真有那么多事吗?朕虽久居深宫,但也从未放松对国家的治理,怎会酿成如此局面?”

    都童宰相闻言,面色凝重地点点头,证实道:“回陛下,太皓大人所言并非虚言,朝廷现状确实堪忧,微臣也曾多次上书提及,但因种种原因,未能直达圣听。”

    青鸾公主闻此,娇躯微颤,杏眼圆睁,反驳道:“你们两个休得信口雌黄,如今我国国泰民安,各地繁荣兴盛,哪有你们说的那般惨淡?”

    长襄女皇脸色阴晴不定,她最关心的是北方边疆的战事,追问:“北方突厥汗国觊觎我国已久,企图挑起战端之事,为何至今为止,朕未收到边境大将军少灵的任何奏报?”

    太皓沉痛地回答:“回陛下,少灵将军已被贬谪至边陲会川城,其处境艰难,无法将实情上达天听。”

    长襄女皇闻听青鸾公主的话,冷笑一声,那笑容中蕴含着深深的失望与无奈,她冷冷道:“青鸾,朕的国家竟至于此,真的是如此不堪吗?朕以为自己虽病体缠身,却仍能把握乾坤,如今看来,竟是错估了这宫墙内外的形势。”

    青鸾公主见母亲脸色严峻,心中亦是五味杂陈,她无奈地承认道:“陛下,骠骑大将军少灵,的确被贬到了偏远的会川城任职。”

    正当此时,一名身形矫健的太监疾步而来,恭敬禀报:“陛下,禁军统领寒月箫已在殿外恭候多时,等待护卫陛下。”

    长襄女皇闻听,面露不悦,挥手道:“告诉他,朕今日暂不需要他陪伴,让他退下吧。”那名太监领命而去,殿内又恢复了之前的静谧。

    长襄女皇敛去冷笑,面色凝重,声音中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朕身为东方帝国的女皇,竟对麾下重臣的贬谪之事毫不知情,此等荒诞之事,朕决不允许再次发生!”

    青鸾公主见母亲情绪激动,忍不住劝慰道:“陛下,您确实太过操劳,身体疲惫,急需调养,一些琐碎之事,可以暂时放下。”

    长襄女皇目光坚毅,不为所动,她微微咳嗽了一声,语气中却满载决心:“朕固然身染沉疴,精力衰弱,但朕还未到撒手人寰的地步。明日清晨,朕要重启早朝,所有朝中官员必须上朝,一一呈上各自的奏本,朕要亲眼看看,朕的东方帝国,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话音落下,整个紫宸殿内仿佛笼罩在一股肃杀的气氛中,预示着一场针对朝廷弊端的雷霆风暴即将来临。

    离开皇宫那森严壁垒的朱红大门,沐浴在皎洁月色之下,都童宰相侧首看向并肩而行的太皓,眼中闪烁着钦佩与担忧交织的光芒,沉声道:“太皓大人,你今日一番肺腑之言,竟唤醒了长襄女皇,迫使她重启久违的早朝,可谓具有扭转乾坤之能。这种手段,这份胆识,实在令人佩服不已。”

    太皓闻言,却是一脸平静,眼中燃烧着坚定的火焰,他叹息道:“我之所以上书直言,不过是抱着赴死之心,揭露现实,为的是天下黎民百姓能有安宁之日,而非图一时之誉。”

    都童微微颔首,面上闪过一抹苦笑,他深知今日之举,不仅让长襄女皇震惊,同时也得罪了众多权贵势力。他低声提醒道:“太皓大人,今日之事虽让我们心中的正义得以伸张,但只怕已经给自己招来了不小的麻烦。那寒月箫、柳烟痕兄弟两个掌控朝政,党羽众多;再加上青鸾公主,他们必然不会善罢甘休。不过,我都童虽出身文人,但为了国家大义,哪怕面临死亡威胁,亦无所畏惧。但太皓大人你行事还需万分小心,他们定会对你痛下杀手。”

    太皓听罢,傲骨挺立,目光如炬,毅然回应道:“为了天下苍生的福祉,为了江湖正道,纵使前方荆棘遍布,凶险万分,我太皓亦无惧任何报复。我只相信,只要心怀仁德,秉承侠义,即使面对强权,也能屹立不倒,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