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人物分析岁月揽(第六更)

    第三百四十二章 人物分析岁月揽(第六更) (第2/3页)

朱闻天倒是很高兴,今天胡惟庸的行为让他坚定了信念。

    不用等到八年后,朱元璋以造反的名义收拾胡惟庸,造反的真假并不重要。

    朱闻天专门分析胡惟庸,胡惟庸是一三五五年加入朱元璋队伍的。

    那一年,朱元璋刚刚打下了和县,郭子兴就任命朱元璋当和州总兵。

    不长时间,郭子兴挂了,朱元璋的地位又一步提高,胡惟庸找上门。

    为什么很快胡惟庸就连续升官?显然他做了些什么事情。

    他归顺朱元璋之前的事情居然没有记载,一个没有资料记载的人,见朱元璋的面就成了元帅府奏差。

    然后升官的脚步就停不下来,他凭什么?

    要么他就是曾经别人的手下,把自己的主子给害了,有利于朱元璋。

    要么他曾经是朱元璋的手下,用别的名字去干脏活,然后等朱元璋的势力成了,回来加入。

    如果是前者,朱元璋必然忌惮,不可能让其当右丞。

    如果是后者,还需要他干脏活,就有可能保着他,资料记载中,他其实对朝廷没有多大的建树。

    既然如此,他咋会又贪污受贿,转头再去行贿别人?他行贿李善长二百两黄金,钱哪来的?

    朱闻天一顿分析,认为胡惟庸非常擅长钻营,而且有着关于朱元璋的一些秘密。

    朱元璋在忍着,顺便借其手除人,最后杀人,至于造反,有没有那个事情都不重要。

    凭借朱元璋的性格,怎么可能不安排人盯着大臣?

    “麦子要收上两天,再收半天的苎麻与油菜籽。

    紫花地丁开了,看样子陆续收过,它叫什么来着?多年生宿根植物?

    感觉像韭菜,留着根就能一直割。哦,还有甘蔗,在福建种的,当时里长送个信很不容易啊!

    宜长啊!你还记得第一次写信吧?那时你在这边,路远。

    现在就不用那般麻烦,有什么好饭菜,记得多准备,让标儿给咱也送。”

    朱元璋说着以前的事情,其实跟什么距离远无关,双方真正的距离是信任的距离。

    那个时候卖完冰糖,之后卖香皂,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