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九章 一颗丹心问归事

    第六百一十九章 一颗丹心问归事 (第2/3页)

没有燃料,用柴火烧水泥,或者使用柴火冶炼钢铁,二位殿下知道消耗量和温度提升难度。”

    里长见说到此处,想着憨憨提到的事情,铁路慢慢修呗!军队闲着也是闲着。

    北元那里的边境,有个十万军队足够顶住了,北元现在还剩多少能打的?

    他们就算使劲生孩子,孩子不需要长大?

    每耽误一年时间,大明的武器就会改进一些。

    憨憨说的,再过两年,枪里面的便不是后装纸壳弹,而是铜壳弹,紧接着是连发机枪出现。

    北元每给大明下丘村实验室一年的时间发展,其将面对的作战难度就翻许多倍。

    “对,煤炭值钱,只要比买柴火的价钱低,同时又有利润,就值得运输,终究能把修铁路的钱赚回来。

    关键还能运输其他东西,包括人,到时候不怕各地百姓乱跑不好管理了。

    得造锅炉,铺暖气,咱发现了,应天府的冬天需要暖气,冷!”

    朱樉说着说着居然说道了暖气的事情,谁说江南就不应该有暖气的?冬天才零上几度,不冷啊?

    南京的冬天,有时还下雪呢!晚上零度以下,而人的适应温度,至少得有十六度,最好十八度。

    要是二十三四度的室内温度,就可以开窗户通风,在房间中无须穿衣服。

    朱标端起啤酒自己喝一口,打个酒嗝:“呃~!感觉缺人口,现在是生产技术和生产力上来了,人口缺愈发显得重要。

    大量的劳动力耗费在田地中,显然耽误了其他方面的发展,得把百姓从土地种提出来,需要技术支撑。”

    他开始分析起社会用工结构的问题了,有的地方是有人没地,有的则是有地没人。

    一些有地没人地方的人跑到了有人没地的地方生活,因为那里战乱少,又是之后为了防止不好管理迁徙而至的百姓。

    即土地的平均占有人口在各地是不平均的,原来自己家有地的人,扔掉了土地,跑到别的地方佃其他人的地耕种。

    “太子殿下,先不忙着把人口再迁回去,咱回去后,军队的士兵要分配到各地进行扫盲教育。

    扫盲的过程中,本身就是学习知识的过程,把养殖和种植的技巧教给百姓。

    生产技术转化成生产力需要时间,哪怕叫百姓用牲畜耕作,也得有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