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七章 内部交战话语权

    第六百七十七章 内部交战话语权 (第2/3页)

 当然,死了很多人,累死的。

    正常来说一百五十公里的路,要修成能够单行道通车的宽度,需要多久?

    人家元朝修就一年,没有沥青,也走不了大货车,马车没问题的。

    古代人干活咋这么拼啊?组织能力与分工协作已经达到令人震撼的程度了。

    像郑和下西洋,那是朱棣时候的事情,当时大明有四个最出名的造船厂,即船坞。

    从立项到郑和出去,才两三年,结果那庞大船队简直吓死人,别的国家看着就怕。

    朱棣不晓得憨憨在想什么,他琢磨一番:“明年夏天咱的封地缺大牲口,从哪里调过去好?”

    他思路清晰,路什么的得有运输的力量,蒸汽机的轱辘车,说是短时间用还行,久了撑不住。

    “殿下,北平行省是一个牲畜养殖中转站,有牲口过去,在路上设立几个喂养点儿就可以了。”

    “啊!对对对!说过,咱忘了,我安排人去设点儿,明年开春的,不,今年就得去。

    那里收高粱和大豆了,大豆秧子与高粱秆子,正好喂牲口。

    冬天百姓没有什么事情,把饲料先送到各个路上的补给点,别等明年。”

    朱棣聪明,计算了下时间和那里两个兄长回来帮着做的事情,发现冬天能操作一番。

    “四弟,那里建青贮池和草料库了,别急。”朱标出声安慰弟弟。

    “明年就旱灾了,我怎么可能不急?北平咋了?前年旱,明年还旱,我封地的百姓咋那么难啊?”

    朱棣眼圈都红了,看那样子似乎失去了很多。

    “吃饭吧!下丘村会帮你解决!”朱元璋出声。

    “哦!”朱棣看里长,见里长点头,终于放下心。

    他其实就是要这么一个承诺,心思活络着呢!一点都不傻。

    朱闻天眼中有了笑意,他成功了,让亲王对封地的百姓更加友好。

    按照历史上来说,这些个亲王在大本堂其实啥都没学会,教的人本身就是废物。

    教的人一般是用历史举例子,这不就感觉贴近实际了嘛!其实啥也不是,他自己都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