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六章 习惯改变看官员

    第八百八十六章 习惯改变看官员 (第2/3页)

前保证是随意宣传一下,百姓还是愿意按照自己原来的方式耕作。

    突然叫他们多种,他们担心种不出来,尤其是没有牲口的情况下,在麦茬的地方种,他们还要烧麦子呢。

    种水稻的地方更不用说,现在就指望下村的军士们指导他们,朝廷强制方式。”

    朱棡说百姓的情况,怀远百姓听话在于太子兄长过来亲自说,百姓选择相信,同时官员积极推动。

    当地离南京不远,商人过来会提下丘村怎么种的,一年收成顶两年多。

    偏远的地方,像两湖地区,百姓都跑差不多了,后来大赦天下,部分回去,他们照着原来的干,两年三茬,不那么累。

    四川保证不听,官员过去了,拿着各种册子,让衙役去推广,百姓只要问一句‘减产你负责不?’官员便不敢吱声。

    怀远百姓问县官,知县就敢拍胸脯保证,减产提头来见。

    朱棣也开口:“需要有带头人,军士们才能真心帮百姓,整合各个地方的矿物肥和生物肥,包括简单的农药制作。

    不知北平行省怎么做的,咱过去的时候便是那边种完了大豆和高粱,种水稻的那处位置要快收获了吧?

    这个还要感谢前朝的郭守敬,通惠河开通了后,两岸百姓才能种水稻,不然咱以后过去,还不晓得从哪里调水稻种子选地方种呢!”

    朱棣想起他的封地,北平多数地方种小麦,只有一片区域种水稻。

    他的封地好,有个好平原,同时离海又不远,往北是草原,向西为山西,太行山正好有个缺口。

    朝东是河北一部分,接着属于辽宁,物产丰富,南边还是河北,入海口在天津,有渤海湾。

    山西以后若是不使劲采煤,还真不好发展,需要更多的机械设备,然后拼第一产业,反正第三产业不用指望。

    最小的朱橚看看三个兄长:“我只管跟着学,我还小,不急着找封地,反正吴王是不当的。

    我打算单独弄个买卖,自己掏钱,与下丘村合作,我在居必七跟着学了不少。

    我想要一支专门在各地跑来跑去的商队,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