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五章 稻麦因地各有价

    第九百一十五章 稻麦因地各有价 (第2/3页)

稻也比小麦贵,产量不一样。

    水稻亩产按照未脱壳计算,高于小麦,脱了壳就不是了,稻壳占比要高过麦麸的占比。

    另外在没有把稻壳榨出油的情况下,即米糠油,或者说是稻米油。

    这样稻壳的作用比不上麦麸,麦麸人能吃,稻壳咋吃?稻壳带刺儿的,发酵喂猪还勉强,仅仅是勉强。

    麦麸喂所有牲畜、家禽,包括竹鼠、兔子,稻壳不行的,稻壳装枕头都扎人,麦麸就不扎。

    还有一点,水稻在此地一年就种一次,种完了地就闲着,种不了别的,有稻茬。

    小麦种完,即便不翻耕,依旧能在茬上种大豆,把茬割低一点便成。

    小麦是冬小麦,夏天收,水稻是天很冷了才收,能种个甚?又不是江南收了水稻抢种一次油菜籽和苎麻。

    壳是一部分,还有稻草和麦秆,稻草喂牲畜不如麦秆,不管是马牛羊,还是猪,稻草差于麦秸秆。

    稻草还有个作用是编席子,又便宜又实用,麦秸秆不行。

    但要说编席子,高粱的更好,一般东北和北方铺炕的席子都是高粱篾编的,尤其是东北,那叫炕席。

    需要温差大,日照长,又亩产少的东西,如果还能有其存在的价值,必然是味道,所以它贵。

    关键这里种水稻的太少了,跟朱闻天时候的山东一样,米饭比馒头贵太多了,直到后来物流好了,这才平衡。

    在没有各种网上平台和除了邮政外其他快递的时候,吃一碗米饭能买四个那么大个的馒头,对,那么大个。

    目前的太原府,就这一个地方产大米,并产量有限,已经陆续插秧了,百姓家里还有存粮,等到秋后,霜降的时候,百姓手上的存粮就不多了,准备收割稻子。

    此刻还很富裕,换成面粉行,面粉保存半年没问题,百姓觉得这是过年了。

    “路修得不错,诸位用心办事,本王亏待不了大家。

    俸禄朝廷给,本王无法给你们涨俸禄,不过本王可以为你们发奖金。

    百姓收入提高,咱不说收多少税,咱的买卖拿出一点钱,给你们发二倍于俸禄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