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王斓的立场

    第340章 王斓的立场 (第2/3页)

    大郎你还看不明白么?陛下不会因为偏爱某个皇子便立其为储,陛下对太子的教导也从来不曾松懈,诚然,这回太子的确犯有罪错,可陛下知道根结所在,不是因为太子心胸狭隘,而是因为皇权衰微,权阀势大,二、三两位皇子身后都有权阀撑腰,他们也根本没有隐藏夺储的野心,太子如履薄冰,虽然一直被陛下教诲应当友睦手足,然而有的事,不是这么容易做到的。”

    “儿子明白了。”王峻心想,看来陛下的确没有动废储的念头。

    “济朝时,宣帝皇后无子,宣帝先是立袁夫人所生之庶长子为储,袁夫人本得宣帝宠爱,可后来却因口出狂悖之言触怒宣帝,宣帝将袁夫人废为庶人幽禁永巷。后,宣帝因觉七子轩纪年纪虽小,但天资聪颖,且七岁之龄便能明辨是非,废太子为胶东王,立轩纪为储,轩纪的生母陶夫人母凭子贵,被封为皇后。

    陶皇后后来使计,毒杀胶东王,宣帝明知真相却隐而不发,直到临终之前,轩纪刚年满十六,子弱母强,宣帝担心太子即位后受太后把控,放纵外戚专权,于是才将陶皇后的恶行告诉太子。

    轩纪便是济昭帝,虽然未至弱冠便即位,而陶太后也确是野心勃勃之辈,可昭帝牢记着他的兄长是被太后毒杀,虽然没有罚处太后,可一直疏远外戚。”

    关于济朝开创宣昭治世的两代君主一段历史,王峻当然知晓,本有些不解父亲为何说起这段史故,但他这时已经不忧虑了,静下心来思索一番,恍然大悟:“宣帝当年废长立幼时,朝堂之上群臣谏阻,甚至有臣公抨击宣帝,称宣帝是因陶姬媚术所惑方才动此昏庸之念,可事实证明,宣帝的眼光确然不弱,宣昭治世,昭帝更加居功至伟。”

    “我是想告诉你,陛下这回直接下令皇后迁居慈恩宫,责令其悔罪祈福,其实就是想彻底将皇后和太子隔绝,陛下心里清楚,太子不像济昭帝,虽然不至于对皇后言听计从,可难免受到了皇后的影响,这件事啊,陛下其实也在自责,对皇后过于纵容姑息了。

    明达如宣帝,明知庶长子未犯过错,却仍然先立而后废,但当然没有杀子的念头,胶东王当时也完全不能成为太子的威胁,可就算这样,陶皇后仍然不安心,因为她并不得宠,也从来没有想过会争得母仪天下的幸运,运气来得太突然,她更加害怕只是一场黄粱美梦。

    宣帝当然不能容忍自己的骨肉被后妃残害,可为了储位的稳定,为了不再激生储争,他装作不查陶皇后的罪行,我相信宣帝当年留得陶皇后性命,也是因为他十分信任自己的眼光,他知道昭帝一旦知道陶皇后的恶行,就不会容忍生母专权。”

    王峻好不容易才彻底明白了父亲说起这段史故的原因。

    “陛下对太子……并不信任了?”

    “这迹象是越发明显了,过去的一年间,太子的确做了几件错事,陛下没发作,但心里都清楚,可毕竟这几件错事,还没有达到有损社稷的地步,我现在是为陛下担心,如果,如果太子仍然不知悔改,导致陛下彻底失望,以至于产生易储的想法……毕宿君陛下当然是不作考虑的,剩余那几个皇子,除了角宿君之外,母族的力量都甚为薄弱,陛下原本已经有了布局,可要是储位有了变动,卢、崔等族恐怕就不肯为巩固皇权献力了,布局被完全打乱,一切都要重新开始。”

    王峻见父亲的确不担心储位最终归属哪个皇子,只为巩固皇权的计划或许生变伤脑筋,他也不知父亲这回是否杞人忧天,又突然想起太子前不久和他商量的那件事,他起先觉得连个框架都还没搭建起来,不必急着禀知父亲,可现在局势忽然发生了变化,还是不要隐瞒着才好。

    “其实太子殿下也很关心国事,几日前还跟我商量着北汉使臣抵京后,应该如何款待呢,太子觉得北汉有意与我朝修好,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