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天降灾预

    第391章 天降灾预 (第1/3页)

    国宴之后,大豫使团正式提交了谏书,提出详谈和议事宜,当然不仅限于裁撤无眉仓之事,神元殿君毕竟是为了主持大祭之礼而来,也需要北汉国君拟下个日期——大祭结束之后,就是外使请辞之时。

    瀛姝知道,当谏书提交,就会发生一些波涛汹涌。

    此时又正逢北汉的岁祈。

    所谓的岁祈,便即北汉的国巫先卜得良辰吉日,具体说不是某一天,而是一段时期,在此期间内,北汉的国君先要罢朝,入大祭堂“冥感”,国巫则会前往昆仑神庙,主持各种各样的仪式,最后,国巫会在祈求日进入大祭堂,完成最关键的祈福典礼,待国巫与国君携手出大祭堂的那天,又要开始一连九日的狂欢,才算完成了岁祈。

    北汉现在没有国巫,岁祈仪式由先国巫的大弟子巫臣负责主持。

    第一天,巫臣入昆仑神庙,祭拜昆仑神。

    第二天,北汉的贵族前往昆仑神庙,参拜昆仑神。

    第三天,巫臣在昆仑神庙之外设坛,聆听民众祈求。

    昆仑神庙落成二十载,并不是长安城原本就有的建筑,位于天祝里,毗邻未央宫,这座里坊里住的多是巫官,昆伦神庙除岁祈式的时段,也不对民众开放,就别说普通民众了,就连北汉的多少权贵,不先呈拜帖,也不会被允许踏入天祝里。

    岁祈式的第三天,天祝里才会出现人头涌动的景况。

    这天,卫夫人来了宝光殿。

    北汉的岁祈式,对大豫的使团而言本来就没有干系,殿君和瀛姝都没想着去凑热闹,她们甚至没想到卫夫人会过来。

    “我的父亲是汉人,因此没有资格参加岁祈式,不过今日却是可以去神坛诉求的,只是,我并敬奉昆仑神。”

    神元殿君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所有交浅言深的场面她都难以适应。

    瀛姝道:“这段时期,也不知有什么特殊禁忌?”

    “对于并非昆仑神的信徒而言,本来就不会享受昆仑神的赐福,自然也没有禁忌,尤其在今日,就连去神坛诉求的百姓,都可以畅所欲言呢,好些年前,我其实也去看过热闹,还有信徒祈求昆仑神,求娶衣敖贵女的呢。”

    “啊?!”神元殿君表示十分惊奇。

    连她都知道衣敖部其实是羌部的“后族”,羌部入关前,大汗妻从来都是衣敖部的贵女,祈求娶衣敖贵女,往大里说就是有“谋朝篡位”的意图了。

    “羌部受昆仑神庇佑,唯勇者才能率领部民,祈求成为昆仑神所眷顾的勇者,并不为奸逆,羌部原本就没有那样多的教条约束。”

    瀛姝笑道:“衣敖贵女,也不是只嫁汗王。”

    卫夫人看着瀛姝的眼睛,莞尔道:“昆仑神也不是个个信徒的愿望都会满足的,但有勇率部族的志向,总好过庸庸碌碌,只求个坐享其成。”

    “今日夫人为何不去参与这等盛会了?”

    “我没什么诉求了。”卫夫人垂着眼,唇角还是上翘的:“我的母亲出身羌族,外祖父曾在长安城中经商,父族是西豫时的寒门,依附于士族,也是时运不佳,竟为内争所累,就只有我们一家,及时逃离了长安,保下了性命。

    只是啊,后来我的父亲和兄长,还是难免死于乱争,是死于羌人之手。”

    神元殿君听得心慌意乱。

    瀛姝却给卫夫人斟了杯葡萄酒。

    “红桃和白李其实是两姐妹,她们是我乳母的女儿,母亲和乳母过世后,她们其实是我唯一的家人了,她们虽然是羌人,可就连我的乳母,其实也十分感激当年在长安时,为我的父族庇全。

    我这样的身份,也许比很多遗民幸运了,但我一家,仍然剩我孤苦伶仃。我的外祖父和舅舅,当年被强征从军,都死在了疆场,太尊却听信谗言,问罪于我的父亲,处死了我的父亲。后来兄长也被冤死了……太尊其实是灭我家门的仇人,可我为了活下去,一度只能对文太妃献出我的膝盖。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害我家门的凶手,不仅有文太妃,还有姚太后,你们说,我还信什么昆仑神?

    满天的神佛,狄夷的,中原的,都不值得我尊奉,我现在靠我自己活着,我还需去祈求什么神佛?殿君,我其实,早与殿君惺惺相惜。”

    卫夫人冲神元殿君举起了酒杯。

    饮葡萄酒,得用夜光杯,虽然此时必无月光可以借用辉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