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 未曾设想的道路

    087 未曾设想的道路 (第1/3页)

    也难怪徐振涛又一次厚着脸皮化缘,实在是之前在养猪场计算通风量的专家,下个月就要从海岱省调来两江省广陵市,在两江省家禽研究所从事相同工作。

    作为两江省农林厅直属单位,原本也就是有科研任务的,除开丰富国产家禽原种基因库之外,很多新种推广也需要合作单位。

    为了寻常老百姓吃一口长得快消耗少还营养不流失的鸡肉,每一个环节都是要精打细算的。

    当然,顺便有人升官发财,那自然也是双赢多赢。

    徐振涛琢磨的,就是这个定点合作科研单位。

    这一季度的沙城开了几次大会,除开给受灾地区捐款捐物之外,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毫无疑问是第一位,但后面的,徐振涛也没有漏看。

    他敢断言,招商引资一定会有一個极限,到了极限,招商引资就不再重要。

    这个极限大概就是本地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兴起,不管是好的坏的高科技的还是说落后的。

    但终究必然是朝着发达的方向发展,这是规律。

    基于这个判断,再加上他从张浩南这里一次次感受到技能培训、成人教育的重要性,徐振涛有一种很模糊的想法,他感觉未来的沙城,或许要不了十年,产学研的力度,将会决定本地企业的重要性。

    而且这个重要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来决定这个企业的上限。

    野蛮扩张必有极限,不可能一直这么无法无天下去。

    大桥镇远不如沙城其余乡镇具备那么丰富的工业力量,那显然也没有资格去讨论科研投入。

    因此另辟蹊径,从农副产品角度切入,同样可以跟科研相结合,这会是个相当不错的资历,无论什么角度来看,促成此事的官僚,都是进步的官僚,是有坚定思想和科学理念的优秀干部。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他徐某人想进步!

    别的都是扯淡!

    “老高想退休之前弄个教授或者研究员,我们这个档次不够的。”

    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张浩南见徐振涛不死心,就解释道,“不管评哪个,我们现在都没条件。”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啊,钱你有,政策我来要。让我去市政府跪下来磕头都没问题,再说高专家明显是外来户,在两江省估计就认识一些老朋友,申请经费肯定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