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珏(第一更)

    213 珏(第一更) (第1/3页)

    果然找德语翻译取名字还是有点不靠谱,告辞的时候,老头儿还坚持认为取名一二三四就好了,反正老婆这么多,肯定子女不少,叫什么不还是别人叫,名字又不是自己念得最多。

    这歪理邪说听着好像挺对的,但张浩南寻思着还不如自己随便扔字典呢。

    过年路上没什么人,但路边的礼品店却很热闹,“大桥肉松”成了跟脑白金一样的抢手货,关键孩子也爱吃,敏感肌也能用……这就更稳一点。

    虽然不喜欢过度包装,但精装礼盒就是看上去越高档越好,这年头都好这一口,张浩南也只是随大流。

    反对过度包装可不是二十年后才有的事情,前几年央视就开始报道,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不过总算跟月饼比起来,年货还是要好得多。

    大过年的,央视想来也不想给人添堵。

    晚饭也不在家吃,邵校长大年初二请客,让张总过府一叙。

    原本打算看电视的赵飞燕,于是直接睡了下午觉,养精蓄锐之后,又陪着张浩南去了邵卫东家里。

    “又拿这么多啊,吃不完。”

    “冰箱不塞满也叫过年的啊。”

    弄了一只大公鸡和一只老母鸡,韩荇说要给娘家弄一只过去,赵飞燕过年前就送过了,这次是让韩荇自己正月里补一补。

    老母鸡养到正月半没什么问题,炖个汤够一家子喝的。

    邵卫东把一堆干菜、咸肉、咸鱼、咸鸡还有腊鸭挂起来,然后想起什么,笑着道:“之前送过来的猪肉,我老子老娘全说好吃。”

    “肯定的啊,散养猪,夏天自己下水游个泳,过年也就一百来斤,这个份量是肉最好的。”

    “里脊嫩啊,就是太少。”

    “邵老师,一只猪就两条……”

    “哈哈。”

    邵卫东把腊鸭挂起来,又见一蛇皮袋的香肠,顿时说道,“有一种辣的香肠,跟之前的不一样口味,放啥了?”

    “噢,那是有个湘南师傅做的,他从老家带了木姜子过来,然后用果树树枝熏的,可能是木姜子的特殊味道?”

    “蛮好吃的,就是辣了一点。”

    “还别说,岭南老板买了不少,十一月的订单,发出去有六七百斤。”

    “岭南人还吃辣?!”

    震惊邵校长五百年,他当时就不信了。

    “宝安老板啊,那边很多三湘人上班的。又不是随便啥人都可以轻松回老家带香肠,吃个把月的量就差不多了。”

    “有道理。”

    听张浩南一解释,邵卫东也就明白了,感情不是卖给岭南人吃,而是在岭南的三湘人。

    做生意这种事情,果然需要琢磨。

    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