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2 一如既往,一言难尽,一往无前

    692 一如既往,一言难尽,一往无前 (第1/3页)

    口都有去处,有下乡的,有读研的,也有被央企国企选走的,还有进政府部门的,即便去私企打工,那也是去“浩南哥”的企业。

    现在牲口们也都清楚“浩南哥”到底有多牛逼,摸索了几年,才算知道了这鸟宿舍里居然有一座山——金山。

    “‘浩南哥’,你是首富不?”

    “不是。”

    张浩南很肯定地回答,牲口们跟他一样,喜欢喝可乐,今天一个个穿着学士服拿着可乐瓶转悠,跟张浩南合照算是个重点项目。

    全校所有专业班级的合照,都会加上“浩南哥”。

    认识不认识不重要,以后单位领导看过合照就行。

    哪个懂行的敢吃饱了撑的,赌一把合照上的“财神爷”跟自己下属没关系?

    “卧槽,‘浩南哥’,你这都不是首富啊。”

    “哈哈哈哈哈哈……”

    今年的党伟也是吃尽了苦头,他本以为自己的老家缺水少粮很苦,万万没想到,这江淮大地,也有为难之处。

    这世上从来没有天生的“鱼米之乡”,都是要披荆斩棘的。

    “大别山咋样?”

    “太他妈苦了。”

    党伟摇摇头,“把人请出来难,把东西送进去难。吃水难,用电难……行路也难呐。”

    只是感慨,却没有退缩。

    党伟还顺便多修了一个土木学位,去年还拿了电工证,今年因为有“浩南哥”的卫星还有花瓣公司的无线通信技术支持,大别山现在有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山区“农村供销合作社”。

    牌价也能快速拿到,而且是稍微提前一天,这样就能组织老百姓收货、运货,然后集中到邮政驿站。

    没有邮政的支持是不行的,因为老百姓不信任,党伟脑袋后上方缝了六针,左肩胛骨其实也缝了三针,只是牲口们并不知道。

    当地的邮递员,一个人管着一个乡,哪家是哪家,谁家有几个娃添几个人,张口就来,绝不忘记。

    有了邮政帮忙,才有了党伟后来的工作取得成果。

    那年他才二十一岁。

    其实去年党伟是害怕了的,疯狂给张浩南写信,然后夜里一边哭一边将这些信烧了。

    怕是没有用的。

    这是张浩南跟党伟说过的话。

    有时候选择就是一念之间,往前一点点,就完全不一样。

    要相信一个二十岁出头的毛头小子,这也是需要勇气的。

    这其中,会有多少当地的误解、怀疑、仇恨……不言而喻。

    回过头来再看,党伟陡然觉得这也不算什么,如果跟“浩南哥”比的话,他不用想都知道“浩南哥”面对的挑战,比他更加恐怖得多。

    至少,自己还是有支持的。

    牲口们聊着天,也会多愁善感,散伙饭之后,也就那样了。

    这个年龄的人,理应奔放热情,理应怀揣梦想,倘若什么都不敢尝试,又如何称之为青年呢。

    年轻不气盛,那还是年轻人吗?!

    这是个头铁的年龄!

    理应头铁!

    党伟学会了抽烟,他原本是不抽的,但老乡们嘬焊烟的时候,都会尝试着客套一下。

    山里还有人自己卷烟丝,都是抗战时期留下来的手艺活儿。

    “嘶……呼。”

    得空的时候,找了个偏僻地方点了一支,学士服跟法师袍一样,学士帽随意地夹在腋下,党伟手指有了老茧,粗粝得像极了当年送他来建康上学的父亲。

    “你小子,学会抽烟了啊。”

    “对不起浩南哥,我这就……”

    “你抽你的。”

    张浩南站了个上风口,党伟也就点点头,继续抽着烟,烟并不好,他也不敢抽好的,怕回不去。

    “算了,我再留下多呆一阵吧。”

    弹了弹烟灰,党伟轻描淡写,“站在山上,往东南西北看一圈。浩南哥,你知道吗,原来贫困县和贫困县,是连在一起的。十几个县,几千个村,全是连着的……”

    “我当初劝你去靠近建康的淮西农村,就是不希望让你见到突破想象的贫困环境。不过,伱能坚持下来,去最艰苦的地方,也是我没有想到的。是我浅薄了。”

    “……”

    被“浩南哥”的态度吓了跳,党伟什么时候见过这个形态的“浩南哥”,一时有些错愕。

    “好的,谢谢‘浩南哥’。”

    “拟个‘愿望清单’给我,我回头让人安排。”

    “谢谢‘浩南哥’!”

    党伟将烟蒂踩灭,然后冲张浩南鞠了一躬。

    想要做事,除了个人努力,还要看历史进程,“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