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 真拿我当座山雕了?

    722 真拿我当座山雕了? (第1/3页)

    第722章 真拿我当座山雕了?

    正常来说韩康是不用跑的,到了这个地步,就是坐几年牢,然后出来混个企业家就行,他手里攥着的材料不会少。

    然而韩茯苓的倒台极为迅猛,央视没几天就开始报道此事,虽然只是提一嘴,但明显纪实报道办公室的人已经开始跟踪,这就是上限不好说了。

    所以韩康必须跑,他被请过去吃“花生米炒豆腐”的概率无限增加。

    想要他死的人可不是一两个,六十七个县,保守一半以上希望他消失。

    同样的,那些正经做生意的,也不希望自己行贿的证据,在这個节骨眼被曝露出来,一旦做实,进去坐一年半载的牢那是小事,眼瞅着黑水省突然一波红利就要起来,结果自己连个钢镚儿都捞不着……

    做生意,有时候看同行赚钱比自己死了还难受。

    所以曾经给韩康孝敬的人,也想他死,最少也是个失踪。

    “你给姓韩的送过多少房子,还记得吗?”

    “记得,记得,在威虎山下边儿林场还有个园子呢,可不是只有市里。还有镜泊湖、莲花湖,都有,都毛子那式儿的。省城也有,还有……还有滨城,滨城也有。还有个停车场,在水库那儿。”

    “莲花湖还是镜泊湖?”

    “都不是,往桦树川那边儿,可不好找,得顺着铁路先往南。到了北大荒的农场,再走小路过去。早前他还在省车管局那会儿整的,那儿有俩少数民族村,给钱就行,俩老头一个月二百块钱,比狗好用……”

    在雪城人民公园附近的一处小区内,张浩南翘着二郎腿,听着张浩程拷问抓来的几个做进出口贸易的本地二代。

    他们有点儿能量,但也只是有点儿,出不了黑水省。

    主要倒腾的“水车”,有些居然会运到北高丽那边去,走私的线路非常奇特,是以前林场、农场开辟出来的小道,刚好能走一辆老“解放”,开车还得十分小心。

    北高丽那边很喜欢德系豪车,当然本地也喜欢,不过黑水省有实力的人,不爱切割拼装车,所以重新抹腻子上漆的豪车,能脱手给北高丽一些人。

    黄金支付,或者木材、石材、煤甚至女人。

    在滨江公园附近,就有个“淫窝”,倒卖过来的女人最远能卖到蒙兀省的西边去,附近则是一些远郊水库附近的山村,多是一些战争中避难形成的村落,有些正经的少数民族村就是这么来的。

    大部分少数民族村都是为了骗经费,这儿跟西南差不多,看情况搞个汉改少,所以很多民族村并不会从这些人手里买女人,因为语言不通容易出事儿。

    “写下来。”

    “哎,我这就写,这就写。”

    点头哈腰的中年人有些紧张,他父亲是以前水利局的,有点儿门路,搞房子不算什么难的。

    拿来一些当礼物送给韩康这种“有力人士”,也算是物尽其用。

    许久,此人小心翼翼地抬头,他悄悄地瞄了一眼坐那儿看材料的张浩南,心头紧张到不行,他认出来这是张浩南,这些日子天天在省电视台、市电视台亮相,想不认识都难。

    街头巷尾都知道,那个奇奇怪怪的南方大老板,来雪城了。

    他是王爱红这个大老板的老板,老牛逼了。

    不过,做“走私”这行当的,尤其是走“鲸海”“黄海”“东海”这条线的,认识张浩程的可能更多一些。

    过去一直以为张浩程是哪家的少爷,现在……错了,错了,都他妈错了,这位爷居然是那位爷的亲弟兄!

    姥姥的……

    走船的都怕撞见“落水鬼”,而“沙洲物流”的名声,不在于多么霸道,事实上“沙洲物流”对个体户来说,名声绝好,很多跑单帮的“夫妻船”,都愿意跟“沙洲物流”的船接一下。

    但“沙洲物流”报复极为狠辣,而且非常阴,白天领头的“船老大”说不定能给对方磕头,可说不定晚上就把人往东海里沉,没有半点犹豫。

    今年道上有个黑话,叫作“扬子鳄打鸣”,意思就是跟挂“沙洲物流”牌子的单船起了冲突。

    渤辽省这边的船老大如果跟人说“点了三盏茶”,那说明就是沟通过了,双方是误会,和气生财。

    如果说“自罚三杯”,那就是栽了,大概率破财消灾。

    传到黑水,那也要看亲疏远近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