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新旅程、新词条、新能力

    第二百九十一章:新旅程、新词条、新能力 (第1/3页)

    “先生,请问需要什么餐品?我们有鸡肉饭,鸡肉面,牛肉饭。”

    周瑞合上书本,看向了一旁的空姐:“牛肉饭,谢谢。”

    目光落在胸姐的空牌上,写着刘雅西。

    没别的意思,只是胸牌过于突出了。

    身旁的牟仲义摘下老花镜:“给我一个鸡肉面吧。”

    “里面的女士呢?”

    周瑞开口道:“她休息,不需要。”

    此时他们正在飞往蓉城的航班上,飞机的嗡嗡声永不停息,这是一趟三个半小时的旅程。

    “复瑞科技”科研组几乎全员到齐,柯春江和潘向玲去了京北,协助技术授权的事情,会晚一周抵达蓉飞,其他八人均在飞机上了。

    甘媛买的是商务舱,座位稍微宽松一些,除此之外的区别,只有飞机餐多了一块热面包和一小盒黄油。

    头等舱不是周瑞舍不得买,而是一共才八个位置,还被人订掉了几个。

    周瑞左边是韩子茵,带着眼罩,只露出精致高挺的鼻梁,正盖着毛毯休息,飞机餐也不准备吃。

    右边是牟仲义,两人时不时聊两句。

    牟仲义道:“蓉飞老厂和行政区域,都在城西靠着火车站,不过歼20的主生产线,应该在靠近都姜堰的郊区了。”

    周瑞道:“蓉飞东西很多啊。”

    “那是,58年就有的老牌工业集团,而且一直走的是高精尖的路子,沪上那条磁悬浮知道么?就是蓉飞造的。”

    “工业基础摆在那里,有些技术上战斗机可能不够利索,但在民用领域却很厉害,另外蓉飞还是空客、波音的供应商。”

    这下周瑞还真不知道了,蓉飞还能造磁悬浮?完全两个领域吧?

    这就有点厉害了。

    牟仲义有些自豪,又有些缅怀:“我们这样搞科学的人,如果想发论文震惊学界,蓉飞没这样的环境,但如果想做出点‘实物’改变世界,蓉飞绝对是好地方。”

    “战机的生产线是什么样子的?”

    牟仲义左右看了看,然后小声说道:“我以前不怎么进生产线,不过大致就是生产靠机械,组装靠人力。”

    很多人觉得,越是高精尖的工业,越要上机械,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从F22到F35,再到现今即将破壳而出的歼20,无不是采用人工铆接技术组装,与国内没有好机床这种屁话没关系。

    其原因有三点。

    1、整体性:一架战斗机,零部件数量是百万级的,机械你让它打一百万个一模一样的孔,它可能做的比人类好,然你让它打一百万个不一样的孔试试?生产线得造几十公里去,精度也达不到要求。

    而隐形战机,最重要的就是精度,每一条缝隙,每一个铆接口,都代表雷达反射面积的变化。

    2、纠错性:所有零部件即便是机械生产的,也是存在误差和残次品的,而机械组装下,当数量庞大了,会出现误差增熵。

    这就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