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五章:压力与担子

    第六百八十五章:压力与担子 (第1/3页)

    周瑞的本意,是亮出一点绝招,给大家一点信心,来加快会议进度。

    结果却低估了这伙人寻根问底的欲望。

    硬是又花了一个小时,讲解“机械智能”。

    当然,真正核心的东西他没必要现在说,只是在功能性上解释了一番。

    最后又又又得出结论:能搞。

    他已经重复了三次,但这个结论依旧很震撼。

    回收火箭的六大问题,开明智能直接解决了三个。

    而且可能是最难的三个。

    剩下的三個问题中,“燃料留存问题”,其实是一个连带问题,只要方案定了,就可以推断出燃料需要。

    “定位与探测问题”,航天局自身的积累就不弱,更有“北斗”提供帮助,是一个没有细化,但有方向的问题。

    最后一个“材料耐受问题”,相对复杂一些,需要大量实验,在火箭回收过程中,验证各部件情况来决定。

    也就是说

    周瑞重新输入指令,一米五高的黑色火箭模型崩塌,然后“爬”回了工具箱。

    镜色平板一收,也插了回去,一切恢复原有。

    “至于实际工程验证问题,这方面我经验不多,还没实地看过火箭.”

    这时候他倒是想起“低调”了,斟酌了一下说道:“还希望航天局各位高手,多多指点。”

    会议室众人一言不发。

    我们算哪门子高手

    李长平看着黑色的工具箱,沉声道:“周总,您觉得这个方案,有几成把握?”

    周瑞不想大包大揽,说道:“一次到位很难,但试验几次,总归能达到设计需求。”

    当然,三大核心问题,全部用“机械智能”来解决,意味着开明智能将会和航天局,进行深层次的技术合作、商业合作。

    甚至直接参与到“火箭建设”工作中去。

    这里面涉及到的东西会很复杂,周瑞暂时不谈,今天只从技术角度出发。

    “李司长,航天局准备什么时候正式启动‘火箭回收’计划?”

    ——————

    会议室内,还在继续。

    三大核心问题的确定,让剩下的问题讨论,变得言之有物起来。

    之前一切都是“待定”,而现在,则有了脉络和方向。

    然而周瑞却一直眉头紧锁,一言不发。

    即便刚才露了一手后,专家们一边讨论,一边也会看周瑞的眼色,他也只是随意发表了一些浅显想法。

    原因嘛.自然是因为刚才李长平关于“时间”的答复。

    五年

    他认为,如果方案确实可行,有信心在五年内,攻克“火箭回收”技术。

    这个时间长度,让周瑞直接人麻了。

    其实李长平还是往短了说,他内心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