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 出租车车牌很值钱的

    405 出租车车牌很值钱的 (第2/3页)

上市圈钱的公司。

    这就是所谓的买壳上市。

    想买壳上市,自然得出高于这家公司实际价值的价格。

    就算空壳公司还有欠账,也能用多出来的收购价,抵消全部,或者一部分欠款。

    然后拿着大量获利离场,再次盯上另外一家上市公司。

    当然,实际操作没那么简单,可核心就是这一套。而且屡次得手。

    但核心却是舆论。

    在黄伟信和楚向前说,资金如何安全进入港岛的时候,胡安已经在心里默默想着,如何全楚向前进入股票市场。

    1亿的现金,在这年代,真的可以做很多事。

    可惜想是这么想,真正敢这么做的极少,毕竟没人能预料到未来的局势如何走。

    等楚向前听完了黄伟信的汇报,目光看向胡安时。

    这鬼佬第一句话却是,“楚,有兴趣花10万港币,买下交易所的一个席位吗?”

    楚向前一类,交易所的席位可以买卖的事,他还是知道的。

    最常见的就是券商席位、基金席位。有了席位不仅自己可以买卖股票,还能吸纳散户的资金。

    等于就是个券商。

    对大客户来说,仅仅是保密这一点,就足以让大客户愿意花钱买席位。

    而不是把自己的资金,交给某个券商来完成买卖。

    楚向前想了想,直接摇头。

    换成二三十年后,自己的记忆里,还有一些未来肯定能发展起来的公司。

    可60年代嘛,除了IBM外,楚向前也就知道置地、怡和还有十几年的发展期,然后就是华资会兴起。

    可让他买置地、怡和的股份,还不如一把梭哈,把中电或者港灯这种能源型,并且有一定垄断能力的公司直接拿到手。

    只是楚向前还不知道的是,怡和得到明年的61年才上市。

    可见他对这年代的商业圈,确实不了解。

    胡安见楚向前摇头,忙继续劝说道,“楚,你要是对交易所席位没兴趣,那去年和今年都很火爆的太古船坞,九龙巴士的股票,有没有兴趣?”

    楚向前一楞,太古船坞是太和洋行的子公司,将来会因为港岛造船业没落,而搬迁船坞。

    在原址兴建太古城。

    楚向前只是想想就知道,太古船坞去年刚上市,又受到股民吹捧,背后还有太古洋行。

    想打这家船坞和地皮的主意,难度会非常大。

    还不如慢慢等,等船坞实在没船可造,维持不下去时,才是出手的好机会。

    倒是九龙巴士,楚向前是真有兴趣。

    这家公司就是个现金奶牛,虽然现在还只是专营九龙和新界的巴士业务,但只是看看早晚下班高峰时,已经出现的巴士人挤人的现象,就知道每天的现金流肯定不低。

    不过让楚向前迟疑的是,九龙巴士早在1921年就成立了,各个股东基本上也都是华人。

    这些家族在港岛存在多年,自己忽然抢他们的产业,好像真没必要。

    一则树敌、二来能投资的地方很多,没必要抢人家的产业。

    三则,对港岛的华人商人来说,英国佬才是最大的绊脚石。

    联合起来,肯定比自己内斗要好。

    但仔细想想,联合起来很难,没自己人打自己人就算好了的。

    但就算这样,楚向前也不愿意做挑起华商内斗的始作俑者。

    而且几十年后九龙巴士市值最高,好像也就是三百亿港币上下。

    花几百万入股,拿到10%,还不如直接成立家出租车公司。

    将来一个出租车牌照,就值七百万港币。

    就算只能在新界运营的绿牌出租车,一张牌照也值500万。

    而且80年代出,港岛红牌出租车牌,就已经50万港币一张了。

    在当时足以买下一套千尺套房。当然,想在湾仔、中环、铜锣湾买,基本上不可能。

    但这年头花一两百万港币,能买到三四百辆轿车。

    以300辆来算,80年代已经是4500万,新千年后则是21亿港币。

    要是再买地建维修中心,检测中心、车库。

    光是地皮的价值,未来或许就值大几十亿,甚至一两百亿。

    怎么算也比介入人家的公司,和股东们勾心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