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 捣乱的本事一流

    414 捣乱的本事一流 (第2/3页)

    楚向前也意识到,从来都是港岛做中转站,往岛国运面粉,确实没听过岛国那边往港岛运面粉的事。

    随后心里一动,要是没记错,好像岛国今年年生产摩托就有140万辆。

    而且因为摩托车的技术相对于汽车,要少很多。

    岛国国内居然有200多家摩托车生产商,竞争那叫一个激烈。

    最后只剩下了本田、雅马哈、铃木、川崎这四家,但普利司通未来虽然转型专注轮胎。

    但此时他们也是有自己的摩托车公司,而且风冷两冲程的EA1摩托车的市场业绩还很不错。

    56、57年高峰时,一年能买七八万辆。

    而50年初的时候,岛国一年也才生产10万辆摩托车。

    到了60年,足足翻了14倍,可见摩托车的市场有多大。

    同时,竞争必然异常激烈。

    其中气缸内壁电镀涂层技术就是普利司通所发明,这技术最大的优势是,耐磨损、低耗油。

    要不是普利司通在摩托和轮胎,到底重点发展那一项的决策上犹豫不决,错过了发展期。

    说不定岛国的4大摩托车,会变成5大。

    不过,讲真的,要是楚向前来选择,大概也会重点发展轮胎。

    一则确实有优势,市场占有率大的情况下,卖轮胎等于所有车企都是潜在顾客。

    卖摩托车的话,此时岛国足足200多家摩托车公司,竞争激烈就等于利润小。

    还不如把气缸内壁电镀涂层技术授权给其他摩托车公司,换来他们今后采购公司的轮胎。

    赚到的钱自然更多。

    既然这样,不如从岛国运些EA1摩托车在港岛,甚至东南亚销售。

    这款车现在还不算过时品,而且在汽车、摩托车并不多的市场里,最先进的产品其事反而不好卖。

    EA1摩托这种技术已经成熟,生产成本也随着大规模生产,而压下来的摩托车,反而更适合新型市场。

    价格合适,技术没过时,才是新型市场绝大部分人的首选。

    这生意做好了,赚到的利润可不小。

    而且英国佬的摩托车本来就没市场,三江水做这生意,英国佬肯定不会去找他麻烦。

    把这事一说,三江水一拍大腿,“我这就去找下山豹聊聊,先运他一船摩托车过来试试。

    要是真赚钱,今后我就做这生意。”

    楚向前嘴角一笑,虽然是在帮岛国企业赚钱,但这也变相的在给本田等四大摩托车公司添堵。

    说不定普利司通转型,不再做摩托车的决定,会拖后好些年。

    甚至直接把他们的技术买过来,自己在港岛组装生产摩托。

    这年头港岛有机械厂、有钢铁厂、有造船厂,大小零配件生产厂就更多。

    可以说,在80年代之前,港岛的轻工业其实还不错。

    可惜到底市场太小,仅仅靠港岛一地,是养不起这么多轻工业公司的。

    靠着对外出口来赚钱,竞争异常激烈,而且研发的经费自然也少。

    但最近10年里,生产低价摩托车,还是不难的。

    专门出口东南亚,低价抢夺市场,赚钱应该不难。

    可想壮大基本上没戏,最后会和港岛绝大部分轻工业一样,只能没落和破产。

    所以楚向前想了想,还是放弃了这念头。

    要是80年代,那楚向前肯定毫不犹豫大举进入内地,至少30年的发展红利,想不赚钱都难。

    随后心里又冒出个鬼主意,拉着三江水说道,“你和下山豹谈的时候,问问他,和他合作的岛国社团,做不做偷摩托车的生意。

    二手车的四五成价,基本上等于新车的2成价。

    从岛国运二手摩托,到港后,你们自己先卖。

    要是实在卖不动,我帮你找些卖家。

    和东南亚的合作者谈妥了价格,摩托车进港后都不用在港岛报关,直接起运,运去东南亚。

    一船几百辆,怎么着也能赚他三五万。

    一个月一船,或者半个月一船,一年就是几十万,上百万。”

    楚向前看不上这生意,但对三江水来说,一年几十万就是大生意。

    毕竟几十万能在铜锣湾买10套房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