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柴荣:香孩儿秉性忠厚,堪为股肱之臣!

    第233章 柴荣:香孩儿秉性忠厚,堪为股肱之臣! (第1/3页)

    ‘柴荣。’

    季伯鹰望着这一则闪烁于眼前的弹幕,脑海中自动浮现一些历史事件,关于那一段无尽纷争的混乱岁月。

    唐亡之末,天下分崩。

    五代十国,梁、唐、晋、汉、周,其纷乱之程度,远胜汉末三国、晋亡南北之争。

    短短的五十三年时间之内,天下更朝五代,易主九姓十四位帝王。

    中原王朝发生这种短时间的王旗变换频率,简直可以说是万古罕见。

    战争、政变、弑父杀兄灭子,在这个时代皆是家常便饭,十五位帝王中七位帝王是踩着父兄的鲜血上位。

    混乱到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

    而真正开启了天下一统步伐,开启了对乱世的结束之门者,就是后周世宗柴荣,这个除了有强迫症和命短之外,在其他方面几乎接近于完美的男人。

    柴荣登基之初,曾放下豪言:寡人当以十年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

    能在五代时期喊出这等口号,就说明不简单了。

    而事实上,上天若假柴荣在位三十年,他或许真能做到这一点。

    因为仅仅只是六年,一切的迹象都表明,这个姓柴的男人一点也不废柴,真有勘定乱世之能。

    从柴荣登位的那一刻开始,后周就开始了一统天下的步伐,先是大破北汉与辽国联军,一举鼎定了自己的帝位,随后西征后蜀、三征南唐、北征辽国,无往而不胜。

    一统天下之势,已然是势不可挡。

    甚至是被石敬瑭卖给辽人的燕云十六州,在显德六年,柴荣仅用了一月时间,便是兵不血刃的收回三州三关,大军所过之处,沿途城池,无不望风归降。

    照这个态势搞下去,其余十三州亦是指日可待。

    不仅是对外开启天下一统,柴荣对内更是大刀阔斧的改革,完善唐末之后彻底崩塌的国家律法,不拘一格启用提拔新人等。

    除了全国各地的和尚们天天在佛祖面前咒柴荣早点死之外,其他风评一致满分。

    只可惜,天妒英才,又或是佛祖显灵,柴老板登基后只干了六年,准确来说是五年半。

    柴老板用五年半时间,打下的一统天下的牢固基础,全部无偿奉献给了他的心腹小弟赵匡胤。

    季伯鹰稍加思索。

    想到柴荣这位仁兄的生平,确实是有些可惜。

    倘若柴荣不死,这历史进程或许就将彻底走上另一条路。

    往后的世界将不会有大宋,而很可能是一个收回了燕云十六州,让中原汉家王朝重现大唐荣光的巅峰大一统王朝。

    而至于柴荣的死因,后世大概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积劳成疾,心肌梗赛。

    柴荣是一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重度强迫症患者,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力图做到最好,凡是亲力亲为,这一点和三国的老诸葛很有相似之处。

    虽然年轻,但是这种不分昼夜的劳累,出现心梗也不意外。

    阿标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二,阴谋毒害。

    有这个猜测也能理解,但凡是沾上‘龙椅’两个字,就没有纯粹。

    柴荣最后一次北征辽国之时,不顾众将苦劝,在收取三洲之后,决定强行攻取重镇幽州(今北平)。

    决策发布的当夜,柴荣就突然重病了。

    这玩意,说实话确实有点巧的太过分了。

    而基于这个阴谋论上,很多人都将锅盖在了赵大身上。

    但有一说一,这一次赵大很可能是给人背锅的。

    毕竟当时的赵大只是殿前都虞候,军方三号人物,并且资历又新,如果把柴荣麾下文武加起来,赵大连前五都排不进去。

    更何况,赵大没必要去冒这个险。

    因为柴荣如果挂了,他这个被柴荣一手超擢而上,根基还未稳固的心腹,很大可能在一定程度将会跟着一起完蛋。

    对于柴荣的死因问题,季伯鹰随便回顾了些,并没有继续深想。

    果断。

    季伯鹰点下了「否」。

    现在他还有其他事要处理,暂时没工夫搭理柴荣。

    …………………………

    后周显德时空,显德六年,六月。

    开封皇宫,万岁殿。

    柴荣灭佛崇道,这是天下人尽皆知之事,所以天下的和尚每天都在向佛祖祈祷,希望柴老板早点下去找郭董事长报道。

    此刻在这万岁殿中,有着一封道坛。

    原本。

    柴荣是要亲自前往皇宫中的供奉道观,以表心诚。

    但是心口再一次的剧烈疼楚,让柴荣彻底放弃了亲自前往道观的念头,便是命人在这万岁殿中设坛,就近问天。

    柴老板身披散袍,站在这道坛之前,面色憔悴,眉宇紧皱。

    “为什么。”

    这会的他,在疑惑一件事。

    手中这香,怎么都是点不燃。

    而在他的面前。

    于这道坛之上,搁置着一枚木牌:点检做天子。

    这是他北征归来,在路途中所捡。

    柴荣之所以撑着病体也要设坛问天,就是想问一问上天,这个点检究竟是何人。

    …………………………

    隆庆时空。

    紫禁城,文华殿。

    季伯鹰果断拒绝了柴荣的请求之后,笑着拍了拍跟前小万历的脑袋,给予小万历一个来自于仙师的认可眼神。

    “不错,有胆魄。”

    小万历昂着一张小脸,写满了认真。

    从这能够看出,这小不点刚才说的要取他爹而代之的话,并非是开玩笑,而是的确发自于内心。

    看来就连这十一岁的小万历,都已经对他爹的射击游戏完全看不下去了。

    “仙师,我想好了。”

    一旁的张居正连忙开口,将这个要废了朱载坖的话题岔开。

    这话真不是他一个臣子能听得,听多了容易被搞。

    “嗯。”

    “说吧。”

    季伯鹰一个折身,身形瞬移到了张居正的教案位置,直接一屁股坐了下去。

    一抬手,手中便是多了一杯泛着热气的老普洱茶,浅尝一口。

    “是。”

    张居正连忙是跟着转过身来,面对着季伯鹰的方向。

    深吸一口气,先是恭恭敬敬的鞠个躬,这才继续开口说道。

    “我以为,储君之制,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再进行一些改变,如此便可以杜绝旁系窥位之念,保证皇家天位传承的安定。”

    言罢,张居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