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不同的团队,共同的舞台

    第二百九十九章 不同的团队,共同的舞台 (第2/3页)

,古台长就放出的两个重磅消息,着实让江山眼前一亮。

    现如今的浦江交响乐团,虽然还没有后世的规模,但也已经是国内数一数二的级别了。

    “我们这也有做了些准备,”轮到江山了:“朱逢博老师已经确定参加这场演出了。”

    “好,欢迎欢迎啊,”古铮铮看着朱逢博笑道:“感谢朱老师对我们《新星音乐会》的支持。”

    “应该的,这场音乐会的主题就是推荐新人、推荐新歌,”朱逢博连演唱曲目都想好了:

    “所以我准备了两首新歌,一首是动画片《雪孩子》的插曲,另一首是电影《大棚车》中的插曲《苏尼达之歌》。”

    “哦,这是一首印度歌曲吧?”

    “没错,就是印度歌曲。”

    现场演唱新鲜上映的电影插曲,想想就有看头。

    “另外一个节目,”江山接着道:“就是您那天看见的那首大合唱了。”

    “我还正想问这事呢,”其实古铮铮最关心的就是这个节目:“这节目要是不在《新星音乐会》上亮相,连我都不会答应。”

    “不但会亮相,”江山强烈建议道:“我还想将这个节目放在开场第一个。”

    作为暖场的开门秀,热热闹闹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了。

    “嗯,”古铮铮稍稍想了想:“我看可以,开头就把观众们的气氛调动起来,还是很有必要的。”

    “针对这些已经定下来的节目,我们可以先拍些演出花絮在电视上播出。这样,有助于门票更好的销售。”

    “演出花絮?”

    面对江山口中的新词,在场的每位都是满脸问号。

    “每个节目拍十多秒,做成联播先在电视上露个脸,”江山解释道:“相当于节目预告,这就叫演出花絮。”

    “噢~”

    诸位点点头,这下都明白了。

    古铮铮:“就是先给个甜头,大家见了才放心买票呗。”

    “古台,这个甜头能交给我来拍吗?”

    “行啊,怎么不行,”古铮铮知道江山最擅长吆喝了:“就交给你了。”

    ……

    1980年,中国高校普遍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

    这就不可避免的带来了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两相一比,自然更凸显出了我国文娱生活的匮乏。

    不仅是群众,各个文艺团队也开始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推荐新人,推荐新歌。

    一场改开后影响深远的音乐会,正在不断酝酿中。

    多家文艺单位,都加入了这场《新星音乐会》的准备工作中。

    东方歌舞团的练声室里。

    一个小姑娘喘着气跑了进来:“朱明英,朱明英。”

    正在练习非洲歌曲的朱明英,立刻收了声:“怎么了?”

    “团长有请!”

    和上一世一样,作为一位新人的朱明英、郑绪岚,被东方歌舞团派去参加了《新星音乐会》的演出。

    还没有“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成名曲的朱明英,为这场音乐会选定了两首非洲歌曲。

    海政歌舞团内。

    苏小明正笔直的站在自家团长和总政政委的面前。

    “你平时的那些歌就不要唱了,”团长叮嘱道:“团里将专门为你写一首新歌。”

    “真的呀?”苏小明听得又惊又喜:“可这么短的时间能来得及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